簡報技巧

【商業簡報】從一張白紙畫出專業簡報

製作簡報並不難,難的是你真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嗎?

“簡報的根本即為美學,不只是視覺之美,還有邏輯之美。”

每一份簡報都是藝術品,除了透過外表征服觀者,更需要藉由邏輯縝密的內容說服聽者。現任 Mastercard D&S Associate Consultant Eric Tang 和大家分享如何從零到一製作商業簡報的寶貴經驗。


一、簡報前置作業

1. 釐清題目:先畫靶再射箭、以終為始

  • 確認客戶的目的與目標

  • 釐清專案題目的定義

  • 掌握專案的資源與限制

Tips:可藉由 Funnel Diagram 找出客戶欲切入的層次。

2. 蒐集資料:建立初步假設、設計故事線

完成題目定義便可以開始著手蒐集一手資料、二手資料、分析資料 (自己分析所得),進一步將整理好的資料結合金字塔模型,以建立完整的故事線。

金字塔結構:一個終極目標,目標下面有論點,論點下面有支持的證據。每個論點彼此依照邏輯承先啟後形成完整的故事線。

故事線是一份簡報的靈魂,邏輯愈縝密,靈魂愈強大。

為什麼要有邏輯?不只是因為終極目標是要說服聽眾,更是因為從 user friendly 的角度,可以有效降低理解的負擔,幫助受眾快速理解簡報內容

Tips:可藉由便利貼白板組織故事線的架構

便利貼範例與使用技巧

二、簡報建構流程

進入製作流程前,先來看看專業簡報整體架構,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項。

專業簡報三大核心

  1. 執行摘要:把每頁的投影片標題濃縮,統整於簡報開頭,讓受眾可以在 3 分鐘內快速了解整份簡報的重點。

  2. 簡報主體:正如前面提及的,透過縝密的故事線來說服受眾,每頁簡報傳遞 1–2 個重點訊息即可,並且頁與頁之間要有連結以及 So what。

  3. 附錄:不符合簡報故事線的內容與資料,可以放在附錄作為備用。雖然不用費心製作,卻依舊很重要,運用得宜會是 QA 時的好幫手。

簡報三大核心

專業簡報四大要求

1. 呈現適當資訊量

  • 先了解專案報告對象 (意即簡報的受眾) 是誰:針對不同對象提供的資訊量也會不同,像 CEO 和基層職員在背景與經驗上的掌握便有所差異。

  • 一頁簡報只傳達一件事:可以將簡報單頁切分為左右邊,順序為先左後右,右邊圖表是左邊圖表的展開,切忌左右邊的訊息無法彼此連結。

  • 10 秒內可以讀完整頁簡報的內容:讓受眾透過大小標或重點總結就可以掌握整頁簡報想傳達的訊息。

2. 清楚傳達資訊:標題以帶有關鍵結論的直述句完整表述該頁簡報的重點。舉例來說,單純放置「問卷結果」可能會讓人一頭霧水,但如果改成「問卷結果顯示超過七成受眾認為拉麵湯頭調味是拉麵好吃與否的關鍵,未來應著重投入湯頭口味研發」就可以幫助受眾快速掌握該頁重點。

3. 故事線前後連貫:每一頁簡報都應該要有 insight 並且在敘事邏輯上前後連貫。

4. 注重呈現與排版細節:不要讓小細節害了! 注意錯字、對齊等呈現與排版細節,並使用清楚的圖文與配色,給受眾專業感受。

排序完故事線、掌握簡報注意事項後,就從 Ghost deck 開始製作簡報吧!

簡報製作流程

1. 簡報主體

1–1. Ghost deck:先把每頁簡報的 lead 都寫好、確認每頁要傳達哪些內容。若是小組合作,也可藉此進行分工,效率更高。

製作重點:

  • 建立簡報母片與主體顏色色塊:以利後續製作版型一致

  • 擬定整體故事線:寫下這頁簡報想表達的資訊

  • 列出本頁初步內容:放上這頁要呈現的資訊和每個部份的 key message

Ghost deck 範例

1–2. WIP (Work in progress deck):分頭進行編輯的過程都是 WIP,簡報左上角可以註明 WIP。

製作重點:善用色塊(插入顯眼、有顏色的矩形)溝通,把建議填在色塊上,溝通該頁的進度。

1–3. Final deck:完成 WIP 的版本即為 Final deck,需要留意一些重要元素。

製作重點:

  • 標題使用可以完整概括該頁重點的直述句:建議兩行以內

  • 圖表製作注意事項:

a. 重點資訊使用粗體放圖表上面
b. 圖表重點列改為不同顏色使其醒目,記得放標籤與軸的名稱
  • 其餘重點資訊:放頁碼;來源與註解使用斜體

2. 執行摘要:統整簡報重點與結論放置於簡報開頭。

製作重點:

  • 主要目標:使受眾可在三分鐘內快速理解整份簡報重點

  • 呈現架構:標題寫「執行摘要」四字即可,通常內容不超過一頁

  • 呈現內容:整份簡報精簡段落重點與重要發現

  • 小提示:執行摘要待整份簡報確認完成再做,避免需要重複修改

執行摘要範例

3. 附錄:放置補充資訊與簡報細節資料。

製作重點:

  • 主要目標:有問題時可以及時解答,提供輔助資料

  • 呈現架構:不用有縝密故事線,標題提供足夠資訊量即可

  • 呈現內容:分析的細節方法或無法放入故事線的內容

以上都完成後,便進入最終環節 — Fine tune 統一格式!

1. 字體字型:(中) 微軟正黑 (英) Arial、字體大小一致、顏色統一、資料來源與備註斜體。

Tips:可以使用 PPT 內建的「取代字型」功能快速統一整份簡報字體

2. 排版格式:注意對齊。

Tips:PowerPoint 可以利用「more commands」把常用功能加到工具列上,把對齊工具叫出來後就能一鍵快速對齊囉!

三、簡報排版要點

1. 色系與排版:建立整體色系與排版形式,確保分工後產出一致性。

  • 預先選定主題色系:主要色系 (品牌色)、次要色系、凸出色 (強調重點)

Tips:可以使用 Coolers 選擇適合的色系,再用色彩選擇工具吸顏色

  • 使用母片建立簡報排版:固定呈現的顏色、排版與放置內容 (例如標題位置、註解、頁碼、logo) 皆可以使用母片功能事先設定。

PowerPoint 母片編輯步驟:檢視 → 投影片母片 → 編輯母片

2. 圖示與圖片:使用相同類型的圖示與圖片。

  • 圖示選擇有襯線、透明底

  • 圖片避免扭曲、字壓圖、善用陰影

Tips:可以用 Flaticon 找合適的圖示

3. 方框、線條與字體:善用方框、實虛線,搭配顏色與字體粗細凸顯每一頁的細節內容。

4. 對齊:使用對齊與分割功能,必要時可以透過表格對齊 (拉一個大表格作為判斷基準)。

5. 數據呈現:清楚標示重點資訊,幫助受眾快速理解。

  • 寫下重點摘要、key message、圖表標題、座標軸意義與單位。

  • 把不必要的資訊反灰,幫助受眾快速吸收資訊。

  • 若要傳達三個色塊以上的數據,建議使用直方圖 (圓餅圖在比例呈現上效果不一定比較好,應避免使用)。


NTU DAC 會定期在 Medium、Facebook 與 LinkedIn 更新數據分析與商業技能相關資訊與內容,歡迎對資料分析有興趣的大家踴躍關注,和我們一起學習!

本文作者 : 臺大資料分析與決策社 (NTUDAC)

本文出自 : 【商業簡報】從一張白紙畫出專業簡報

責任編輯 : BFA 簡報 編輯部



簡報技巧 : 非常簡單,卻被大家遺忘的 PPT 功能 :「設定章節」來梳理邏輯 ! |影片教學+文章版

歡迎來到「 30 堂課從 0 開始學好 PowerPoint」 我是 Jason 鄭冠中。

在第六集當中,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平常在企業培訓中「一定」會提到的重要觀念,一個非常簡單、但常常被大家遺忘的 PowerPoint 功能,它叫做:

「章節」


一、什麼叫做「章節」?

1. 多數人,做簡報都沒有用章節的習慣

我觀察到許多職場人士很用心地在準備工作簡報內容,無論是提案、考核、匯報,然而有點可惜的是:

「當投影片越做越多,看起來架構很混亂」

頁數一多,不易掌握整份邏輯

以製作者的視角而言「頁數與一目瞭然的程度成反比」,做到後面都有點眼花撩亂,難以掌握這份簡報的脈絡性。


2. 但如果設立章節,就不一樣了:

部分版本的「章節」叫做「節」,意思相同

  1. 判斷:你要講多久+你剩多少時間可以準備

  2. 拆解:根據現有素材、投影片,將它拆開成合理的脈絡

  3. 確認:個別確認每個章節的份量是否合理、還缺哪些內容?

從「章節」的思路出發,能讓自己不會陷入無止盡的「內容誤區」

不僅幫助自己一目瞭然,更能掌握「抓大放小」的原則,找出還欠缺什麼,畢竟,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若能將「重點中的重點」內容優先完成,對於整體架構、達到目的是有幫助的。


二、如何設定 PowerPoint 章節?

1. 設定章節四步驟

注意畫面右下角

滑鼠點擊 [投影片瀏覽] (總覽模式)

  1. 滑鼠移動到兩頁投影片中間

  2. 按右鍵,點擊 [新增章節] (新增節)

  3. 點擊 [未命名的章節] 右鍵一下,點擊 [重新命名章節]

(Mac 可對準 [未命名的章節] 直接快點兩下)


2. 注意「章節」的命名技巧

單元+完整名稱+預計要講多久

好處有:

  1. 好懂|幫助自己下次開啟時,還看得懂邏輯

  2. 理解|幫助協作的人,最大程度地理解整體脈絡

  3. 評估|上台前練習彩排時,能更精確地準備每章節要講多久

PPT 章節可收納起來,提醒你每章節有幾張投影片


3. Office 2007 以前無章節功能

office 2007 的特徵:水藍色介面

因此要注意兩件事:

右側較為推薦安裝

可以的話,更新到 Office 2010 以後的版本(推薦 2013 版本以後),方能享受新版本帶來的便捷與效率

  1. 如果你電腦軟體明明是 2010 版本以後,為什麼「新增章節」點不下去?

因為這份檔案,是 2007 版本以前做的

因此,因應做法是:

「另存新檔」>「存檔類型」改成 [ PowerPoint 簡報 ]

Office 中只要是 97- 2003 類型,即是使用 2007 以前的軟體做的(今年已 2020 年…)

即可啟動完整功能!


三、除了章節,單元頁也很重要

上述章節的功能,是在 PowerPoint 的視角看得見,但對於觀眾而言,仍是線性的聆聽過程,但記憶力、短時間組織理解能力人人都不同。

為此,我們可以將剛剛在章節設定好的名稱,變成是「單元頁」,並將每單元的名稱整理在「目錄」、「總結頁」中,讓觀眾反覆觀看、加深印象、方便理解。


減少觀眾的消耗,增加觀眾的參與

注意力經濟的時代,觀眾耐住性子聆聽已屬難得,隨時會受到手機干擾而分心掉,身為簡報者的我們,需有責任維繫聽眾的吸收度。

這時添增單元頁,能協助彼此做前一章節小結+破下一章節的題,甚至加入互動環節:「到目前為止,有聽不清楚、好奇的地方嗎?」

我們要謹記:

讓聽眾忘的少,簡報越成功


四、總結來說

學會「章節」的優點?

  1. 方便在協作時,分配誰負責做哪裡

  2. 強迫自己思考:「每章節能講多久?」

  3. 適合長篇簡報,協助你、以及觀眾,能掌握通篇脈絡、梳理邏輯

掌握簡報通篇脈絡、梳理邏輯


並且搭配上集提到的母片設計策略,使我們在固定單元頁時,底板可以快速替換!

未來做簡報前,不妨先規劃好「章節單元+完整名稱+預計講多久」,相信我,絕對能省下後續的摸索時間!我們下集見。

影片版


[職場工作] 聊聊關於工作週報這件小事

運用每週下班前的工作小結扭轉職場人生

運用每週下班前的工作小結扭轉職場人生

寫在開頭的結論 : 寫週報! 寫週報! 寫週報!

先說說本篇文章的結論,對於週報制度我是投贊成票的! 寫週報對公司跟個人來說其實蠻必要的沈澱與總結。

聊聊阿里巴巴的週報文化

阿里巴巴有個規定是每週最後一個工作日下班前要寫週報,做個每週工作小結。

通常星期五六把工作做完後,到下個星期一之前,無論早晚都有人陸陸續續發週報。

有很多人都覺得這很麻煩,平常工作已經很瑣碎了,又要把每週工作的細項做個紀錄,甚至還要附圖,或者製作精美的表格說明又是煞費時間要晚一兩個小時才能下班。

你經歷過的公司有週報文化嗎?

我研所畢業後待過大大小小快七間公司,每間公司管理方式不盡相同,我之前遇過幾種 :

❶ 把東西趕出來就好,完全不用工作報告的老闆 (我小美工時期)

❷ 上系統隨意填寫幾行做了哪些事,花費時間多久,純文字不用附圖

❸ 上系統把相關需求加上完成圖即可,只顯示設計需求花多久的時間完成

❹ 開會口頭報告,資料不用上繳系統也不紀錄

你所服務的公司,是採用哪一種做法紀錄員工的工作呢?

有了週報制度有哪些好處?

週報文化於個人而言,可以不斷訓練如何將你的成果系統化說明表達,以圖文的形式展現成果,有個系統內的書面紀錄。

週報內容維度包含你是如何啟動一個專案 - 對接的狀況 - 中間出過的問題紀錄 - 如何解決到完成一個專案,每個過程最好需要附圖證明,並 @ 相關共事的同事,發給同一個專案中所有的參與者,甚至全部們整個團隊。

個人覺得這個做法可以說是非常透明了。因為不管看週報的人是否跟你共事過,別的專案成員或上面大 Boss 能從週報紀錄中看到你這週做了啥,這個月產出了什麼,有哪些專案被誰打太極了幾個月了還是沒進展。

平時看來活躍奔放的同事,在週報中上級或許能被看到心思縝密的另外一面。

平時害羞的同學,也能在週報能夠無社交壓力的表達他的成果,畢竟有的人內向,又太能吃苦,忙到各種加班不敢說。之前我有同事被上上級的 Boss 看到週報後直接說看最近這個工作量你一個人扛太大了,你放假兩天休息下。

有人的週報 50 幾個字完事,有的人千字文洋洋灑灑當散文寫。有的團隊會計較排版格式,有的只要能把工作內容交代清楚即可。

但只要有做事情,有產出,週報就能夠幫你說話,甚至會是晉升的利器。

少了週報制度,設計師 / 員工的工作紀錄無紀錄循,遇困難更無處可訴

台灣大部分公司不太重視設計師,覺得設計師們是類似輔助產品或是部門業務的,舉個例子,在我過去第一份 UI / UX 類工作是在土城的圓展科技公司,我是隸屬在 PM 團隊的設計師 (當時只有我一個新手設計,對 6 個 PM 跟十幾個 RD),遇到的一些 PM 對設計師工作有以下幾種負面的干擾感受想跟大家分享 :

❶ 需求方毫無想法,找幾張其他 App 的截圖就要設計師做,連正式需求文檔 PRD 都沒產出,需求不斷變更,user flow 沒給,總讓 UI 設計師把圖改來改去做幾版後他們再來指手畫腳。

(當時我非設計本科,當時是第一次做 UI / UX 的工作以為這行業就是這樣,非常配合聽話說改就改。現在成長後回頭看當時才發現那些 PM 根本需求都沒寫,也沒經過評審,因此許多設計都需要來回修改。

其實來回修改對於設計師來說並不是什麼事,只要方案有理有據有方向做過風險評估,感性的設計師都是很樂意配合修改 ;

但是若以 PM 為主的的產品,就是應該提供數據或指導方向,就不能看感覺)

❷ 突如其來被某個女業務 T 要求幫忙她婚紗私人修圖或其他部門要求幫做 logo,同事們總覺得這些覺得不花設計師多少時間,設計師不幫忙又會被說閒話

(如果各位設計師遇到跟工作本職無關的設計要求,請不要怕得罪人,一定嚴肅拒絕,並告知上級。這件事輕則佔用自己時間,重則有背鍋風險。)

❸ PM 們會以設計師不懂商業或產品為由,不讓設計師參與到研發討論過程,事後在背後說設計師什麼都不懂。

(是在哈囉? 阻止人去參加會議也不讓設計師看文檔怎麼懂業務?)

❹ 大小 PM 表達不清,連需求文檔都沒有,光用嘴說。給的調研資料用不上又不讓設計師去調研,也會造成工作上對接的困擾,最後又變成設計師的黑鍋。

(如果各位設計師遇到光用嘴說的產品經理,請絕對不要開始你的設計,因為當你設計出來的東西跟 PM 說的又不同調時,這個鍋就是你背的,一切請拿到 PRD 再來做設計評估,不要馬上開始悶頭設計。)

❺ 我本人遇到會兩面離間設計師跟研發工程師的小 PM S,會跟設計師說研發覺得設計得很爛,然後跟研發工程師說設計師覺得他們還原得很差之類的。

幸好,後來離職後我在鴻海及阿里巴巴都有幸隸屬在集團設計中心的團隊,才接觸到了正規 UX 設計流程和一些對接知識。所以,如果你現在的直屬主管是 PM 的設計師請一定要特別留意,絕對不要被當成美工使喚。

對於新手設計師,如果有機會的話,請你盡量找 ‘‘ 設計公司 ”,或是某公司 “ 創新設計中心的設計師 ” 這類崗位,你才能學習到其他資深設計師面對專案的應對進退,為自己未來獨當一面負責專案或開公司找尋學習的標竿。

設計師 / 員工如何利用週報制度提升能見度?

若公司有週報文化,那其實此時週報就是個設計師的利器。在週報當中可以呈現工作遇到的需求變更及人之間對接問題、闡述設計師的方法論,呈現你怎麼證明你的設計假設,做了哪些不同維度的訪談與調研紀錄,怎麼去分析市場的競品,走查還原設計度 … 等各種觀察得到一個設計方法來解決產品或業務上的問題,透過週報呈現個人價值的重要性,而非只是個被 PM 主管一張嘴說什麼就做什麼的美工。

寫週報對所有員工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若有人遇到公司因為經營問題,無緣無故要被公司資遣,員工都有週報上符合要求的產出,能夠為自己爭取勞動仲裁的優勢。

周報上也是可以 PK 吐槽的,比如說若有產品經理要設計或是研發同學改來改去,看哪個方案好,這時候必須在週報上吐槽 PM 同學。畢竟產品經理最重要的就是站在業務角度去設計產品邏輯和項目驅動能力,但若產品經理連事前業務邏輯和操作流程沒想清楚就要別人先做看看介面再說,真的就是浪費員工生命。

(若對初創公司或前沿新產品必須小步快跑,產品需要靈活,這又是另外一個討論維度)

我也有同事分享過他認真寫的週報運氣好被上級或潛在的團隊成員撈到你的週報言之有物,碩果累累,也發現描述的項目能跟其他新專案匹配,那麼機會就來了,也許能遇到更有影響力的合作機會。

公司如何利用週報制度清晰員工工作內容?

週報對於公司而言帶來的益處其實更大,好好利用週報的制度,可以節省公司許多培訓經費,讓相關專案沈澱周報資料庫,許多經驗可直接利用不用再重複造輪子。

❶ 未來員工離職好交接 : 有項目的起承轉合,能讓團隊新成員快速學習上手

❷ 管理下屬工作狀態方便 : 直接領導看到下屬週報狀況可督促或調休

❸ 打混同學一目瞭然 : 週報在系統上有互評機制互相留言,想為沒有做到的成果灌水,就會等著被大家懟

❹ 一群人共同成果的總結 : 團隊成員彼此能看到對方做了哪些事,需要幫忙的話,同事通常都會主動幫忙

總結

寫週報這件事,除了對團隊能發揮一定的影響力,對于需要經驗累積的工作來講,幾個月後再回顧,都是自我能力與應對專案所沈澱總結出來的方法論,非常珍貴。

如同有在寫日記的人,總能夠從紀錄當中閱讀過去的自己,提醒自己當下不要再犯與過去相同的過錯,藉由定期反思總結不斷的優化自己的未來。

如果公司沒有週報制度也別灰心,可以定期每雙週或每個月總結自己的工作成果發信給主管和相關參與人員,若相關人員有疑問就即時溝通協調,沒有疑問發的信也是為自己的工作內容留下紀錄。

我自己在過去的工作中吃了非常多人言可畏的虧,希望本篇文章能對於各位在公司中服務的設計師 / 員工有所助益,在工作中能多彰顯更多自我的價值。

附錄:週報寫作模板參考

2021.02.08 – 2021.02.13 週報

本週進度概述 : 專案 A . 專案 B . 專案 C

— 以下是詳細進度 —

【 專案 A 】

目前與 XXXX 工廠合作的 XXX 進行順利,按照時程如期完成。@A 合作方 @ 項目負責人 A @A 相關 PM

【 專案 B 】

本週開了相關 XXXX 會議,目前專案遇到困難尚需 XXXX 協助 @B 合作方,且原先技術方案會導致 XX 產出嚴重延遲,需要 XX 部門誰誰誰共同討論後重新評估時程 @B 項目負責人 @B 項目相關 PM @B 項目相關研發人員

【 專案 C 】

原訂定本週輸出的設計方案,由於 XX 側提出需求變更 @ 提出需求變更的人,導致設計側需要重新變更設計及評估時程。另歪,因為項目變更需要重啟調研,需要 XX 側協助安排調研事宜 @ 能協助的相關人員

設計評估時程將於下週 X 給出,屆時下週組織會議請專案相關人員根據新設計方案評估開發流程 @C 項目負責人 @C 項目相關 PM @C 項目相關研發人員

下週預計工作進度:完成專案 A,協調專案 B,組織會議評估專案 C …

本文作者 : Yu-Han Wu (Rainnie)

本文出自 : [職場工作]聊聊關於工作週報這件小事

責任編輯 : BFA 簡報 編輯部


運用單色配色與對比,輕鬆強調簡報中複雜圖表的重點訊息!實例優化詳解

圖表的呈現在簡報中往往是一個重要的環節,而強調圖表中的重點更是時常會遇到的情境,但大多數人愈想要強調圖表重點,反而讓觀眾愈不容易抓到重點。

前陣子我在臺大公衛所演講時,就遇到一個很經典的案例,臺上老師秀出一個學生簡報上呈現了一個這樣的圖表:

這是一個很典型的科學圖表,在這張圖表中相信只要你仔細看還是可以猜到這張圖表是想要強調 APS 與 BLIP 同時出現的階段是極度危險期,而這樣的呈現方式是很常見卻不夠直觀的呈現方式。

我認為這張圖表有幾個問題:
.用紅色虛線框強調重點區域效果不彰
.過多的色塊與框線相互競爭視覺注意力
.文字的層級差異不夠明顯

因為以上的問題導致觀眾在看這張圖表時,無法聚焦在它想強調的重點區域。

於是當時我就現場示範應該如何優化調整這張圖表:
STEP 1 將強調效果不彰的紅色虛線框移除

STEP 2 將軸線文字的色塊移除,並強化軸線上的文字

可以發現軸線文字色塊移除後,圖表變得比較清爽,同時將軸線上的文字適當地加粗加大,可以不失分量地清楚傳達軸線上的意義。由於橫軸是有時間變化的意含,所以將區分不同階段的藍色虛線延伸至橫軸下方,發揮區別的作用。


STEP 3 用單色配色原則替代數值原本色彩

不同濃淡的同色系色彩

在調整數值顏色後,我們可以發現將不是重點的 BS 與 Psychosis 數值改成不同濃度的灰色之後,能夠讓觀眾的視覺停留在有顏色的 APS 與 BLIP 數值上,而這兩個數值我運用不同濃度的橘色來呈現,可以避免彼此顏色過度競爭但又可恰好區別彼此,並且降低配色不佳的風險。

STEP 4 將上方的階段色塊濃度調淡並去除中層不必要的框線

將上方的階段色塊濃度調淡之後,我們可以更專注的聚焦 APS 與 BLIP 數值表現上,同時中層的框線移除後,整個圖表變得更加清爽,但又不影響原本的訊息判讀。

STEP 5 將 Ultra high risk 文字下移,並利用底色及陰影做出對比

透過將 Ultra high risk 區域加入底色之後,可以更明顯地被觀眾所注意,至於文字的陰影加不加影響不會太大,這邊只是想更強調,所以加上了陰影。其實到這個階段,已經可以說是優化到 90%,一般論文圖表能重製成這樣也很有誠意了,如果你想要更突顯,讓觀眾一秒內就聚焦在圖表重點,你就需要做完以下最後一步。

STEP 6 利用圖片遮罩的技巧,充分突顯重點區域

利用簡報中的圖片遮罩技巧,可以將非重點區域的色彩飽合度降到0,只留下重點區域的色彩,這樣一來就可以讓觀眾一眼聚焦在你想說明的區域,觀眾也不會被圖表中的其他訊息干擾。

我們來對照一下圖表優化前後的差異:

優化前

優化後

相信大家即使不是這個科學背景領域的人,在看到優化後的圖表依然可以很快速直覺的指出重點區域在哪裡。

一個好的圖表就是要站在觀眾的角度,去設想什麼樣的方式可以讓閱讀者不費力地捕捉到圖表中要傳達的重點訊息 。

希望透過這個實際案例的說明,可以讓大家更理解圖表資訊呈現上的訣竅,我們也可以發現一個好的簡報設計視覺呈現不一定要有很多繁複的變化,能夠準確有效傳達訊息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本文作者:黃祺浩

本文出自:運用單色配色與對比,輕鬆強調簡報中複雜圖表的重點訊息!實例優化詳解

責任編輯:BFA 簡報 編輯部


提升職場簡報技能:掌握三大顧問級簡報策略

今天的文章主要會分成三個方向來討論:

一、建立簡報思維(Mindset)

二、建立簡報框架

三、如何產出簡報內容

如果你準備好了,就趕快跟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一、建立簡報思維

相信大家應該都看過蘋果公司賈伯斯的簡報吧?賈伯斯式的簡報風格在每一頁只會有 1~2 行字,在他的 presentation 過程中基本上都是靠著個人魅力撐起整場講座。

然而,你我都不是賈伯斯。

你所製作的這份簡報在會議結束後,可能會分享給沒有參加會議或其他部門的同事。如果這份簡報走的是賈伯斯式風格,那麼多數人在拿到簡報後會一頭霧水。

因此,簡報思維中想強調第一點是:資訊內容要盡量清楚完整。你要想像即使大家沒有出席這場會議,當他們閱讀簡報時依然能看得懂這份簡報。

其次,我們時常認為簡報的美觀、簡報者的台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不過其實簡報本身的內容以及它所帶出的 insights 也同樣重要。

因此,接下來我們會談到如何建立簡報框架、製作簡報。

二、建立簡報框架

建立完簡報思維後,先別急著著手製作簡報。在開始之前,有幾件事情需要先釐清:

  • 簡報目的:這場簡報的目的是什麼?是更新專案進度、向老闆提案、分享市場調查結果 ?

  • 聽眾是誰:這場簡報主要的決策者是誰?是你的主管、經理還是總部的老闆?

  • 希望促成的結果:這場簡報結束後,你希望老闆從提案中選擇其中一個?批准某專案的預算?還是著手開發某項新產品?

有了以上幾個方向後,接著可以開始構建簡報的 storyline,構建的過程中你可以使用「金字塔原理」幫助你更有邏輯地去分析。


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有別於一般溝通、書寫時先提供證據、說明論點,最後才引出結論的邏輯。相反地,它會在一開始就用結論破題,接著再提到論點、證據。

金字塔原理框架

向老闆、客戶簡報時金字塔原理更是被廣泛應用,由於對方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會希望優先了解整場簡報的重點,也就是你的結論到底是什麼。

除了在簡報上可以套用金字塔原理之外,平時跟主管溝通、面試、思考解決問題的方式也都十分適用。下面我們舉個範例套用此模型:

金字塔原理範例

當你在架構 storyline 時,就可以先點出結論:讓員工居家辦公能提升工作滿意度。再分別帶到以下三個論點,以及對應的證據、數據來佐證。

三、如何產出簡報內容

初步完成簡報的框架之後,接下來我們要正式進入製作簡報的過程了!

相信多數人應該都有製作簡報的經驗,所以這邊會主要 highlight 幾點在做簡報時應該要留意的地方。

每張簡報溝通一個重點

前面在簡報思維中提到:簡報的資訊內容要盡量清楚完整,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要將每張簡報都塞滿資訊。

以上面範例來說,若簡報的目的是想傳達:讓員工居家上班能提升工作滿意度。在後面幾頁簡報中,應該分別溝通:(1) 節省通勤時間、(2) 工作地點不受限、(3) 自由選擇工作服裝這三個論點。

你可以選擇將每個論點放在一頁簡報上,但是千萬不要把三個論點 & 證據全部放在同一頁簡報。

這麼做的目的是讓聽眾能更好地閱讀、吸收你所要傳達的資訊,同時也能搭配你簡報時所闡述的邏輯進行。

運用 MECE 原則

「你這裡有 MECE 嗎?」我的主管在改簡報時會對著我們這樣說。

MECE 的英文全稱是”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代表著「相互獨立、毫無遺漏」,也有人說「不重複、不遺漏」。這是甚麼意思呢?讓我們來舉個例子。

MECE 原則範例

MECE 原則範例

在製作簡報時,如果你要進行分類、分群,要注意內容是否符合 MECE 原則,如此才能提升簡報的邏輯喔!

每頁都寫 Executive Summary

什麼是 Executive Summary ? 簡單來說,就是用一句話總結那頁 PPT 的重點。

範例

通常我們在製作簡報時,會將 Executive Summary 放在簡報最上方一目了然的位置。至於為什麼要寫 Executive Summary 呢?

其實這麼做主要能幫聽眾快速掌握 key message,特別是對於沒有時間細看簡報內容的人,也能抓到簡報想溝通的重點。

我的主管也告訴我們,寫 Summary 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為你需要具備很強的資訊整合能力,並提煉出整頁簡報中的精華。所以這是需要仰賴不斷地練習與思考才能夠進步的一件事情。

注意簡報細節

我們都聽過「魔鬼藏在細節」這句話,但實際做簡報時時常會遺漏一些微小細節而影響了整份簡報的信任度。比如說:你在某個數字上出錯,簡報時老闆很可能認為整簡報的數字都需要全部重新確認。

為了避免這樣的情形發生,製作完簡報後一定要記得掃一眼這些細節你是否注意到:

  • 數字正確性:避免簡報中的數據是一眼就能看出不合理(比如你的銷售量多了一個位數)

  • 小數點是否對齊:檢查所有數字、百分比的小數點位數都是一樣的

  • 標題是否有錯字:簡報中避免出現任何錯字



本文作者:Murphy

本文出自:職場簡報怎麼做? 3 招學會顧問做簡報的技巧

責任編輯:BFA 簡報 編輯部





五個 CTA 訣竅,替每份簡報帶來不同的成效

‘‘開始做每份簡報前,都需要訂下一個明確的目標,否則就不要花時間做簡報。’’


做一份「有目標的簡報」聽起來很簡單,但是執行起來其實並不簡單。相信你我都很常碰到,那種拿著一份簡報講了幾個小時,卻不斷岔題、始終講不完,最後草草收尾的簡報。追根究底,做這份簡報的人,就是單純只是拿著簡報在跟別人聊天的「閒聊系簡報」罷了。

這種沒有目的性的簡報,通常都是消磨與會者興致與時間的最大兇器,更是對你想達成的提案目的,有著強烈的負面影響。因此,透過「提案誘導術」方式,在製作每一份提案簡報前,都先設定好這次簡報的目標,才是最根本解決閒聊系簡報的方法。這種被設定在簡報後達成的目標,通常都是希望聽眾可以「順著我們的指示行動/決策/動作」,我們在這裡稱之為『 CTA(Call-To-Action,行動要求)』。

好的 CTA 應該是被精心設計過的,讓聽眾可以馬上按照你的指示行動。

這個 Action(行動)就是我們在提案簡報裡最重要的『目的』,也是我們在製作每一份簡報前,都應該先想清楚的重要功課。舉凡讓對方批准你的提案、同意你的要求,或是答應你的方案,都算是 Action(行動)的一種。

接下來,我們將透過幾個小訣竅,教你如何最基礎的,用策略製作簡報,讓聽眾對你的提案「言聽計從」。

 一,將 CTA 設計在最後一頁:並且不斷的提醒聽眾進行 Action(行動)

首先,如果你要製做一份頁數多於一頁的簡報,那它就被賦予了一份相當重要的基本任務:『幫助講者把這整份簡報講到最後一頁』,這也是為什麼多數的 CTA 都會被設定在簡報的最後一頁。因為我們都希望聽眾是聽完了整份簡報分享後,再開始進行行動,例如約我們碰面討論、簽約合作,或是洽談細節等。如果你的簡報打算講到一半就放出 CTA,那聽眾在聽完你的 CTA 後,很有可能就隨著後續簡報時間的拖長,而忘記了他在結束時到底該做什麼 Action(行動)。

一份好簡報的結束,就是應該停在在呼籲聽眾進行 Action(行動)的那一刻,若你的簡報做的精彩又引人入勝,多數的簡報免不了有與聽眾 QA 問答的過程。無論問答時間的長短,在每一次回覆完聽眾的提問後,請務必把話題導回來,請聽眾進行 Action(行動)。因為一份簡報最容易被記住的時刻,就是大家準備要離開會議室的前一秒,為了徹底貫徹簡報的目的,請記得把 CTA 停留在最完美的一刻,被聽眾深刻的記住。

如果你的 CTA 是希望對方與你碰面,那聯絡資訊一定要留在最後一頁。

 

二,把 CTA 設計的越小、越容易達到越好:五階段提案誘導術的策略

        根據在前一篇提到的《登門檻效應》,我們都知道,把一個大目的拆分成幾個可以簡單達成的小目的,會大幅增加聽眾接受你所提出要求的機率,是最有效引誘對方上鉤的方法。在 CTA 上也不例外,我們可以試著把一個宏大的目標,根據階段切割成幾份不同的簡報,再在每一份簡報的結尾放入不同的 CTA,來吸引聽眾一步一步往我們設定的方向進行。同樣的在簡報時間的把控上也是如此,五份 10 分鐘的商業提案,永遠比一份 60 分鐘的提案來得更吸引人。

跟據我個人做過幾次整套業務開發的經驗,我將整個業務開發流程,從對方不認識你到最後對方同意你簽約的過程,分為五個階段,也就是我們正要講的五階段提案誘導術。只要你有辦法在這五個階段當中,都各別放入一個非常清楚的 CTA,你就可以在不同的階段引誘對方進入到你設定的目標,進而達成的最終目的。

如果你的目的是希望現場百人聽眾給予回饋,掃描 QR 碼會比起舉手要麥克風來得簡單更多。

三,讓完全不認識你的對方願意與你碰面、聽你簡報:陌生開發提案簡報的 CTA

在五階段簡報提案誘導術裡面,最困難、也最基本的,就是當對方完全不認識你的時候,要讓對方能夠願意與你碰面、願意瞭解更多,這種提案叫做陌生開發簡報。我先前寫過一篇《告別無用會議》的短文,裏面的概念其實跟多數平時業務繁忙的人們一樣,「不開沒目的的會議」。所以,在陌生開發前,你需要花一點時間製作一份簡單的簡報或大綱,來幫助對方弄懂「開這場會議的目的」。

相對起其他業務開發簡報,陌生開發簡報的 CTA 很簡單,就是傳達「請與我碰面」的訴求。因此,在最後一頁中,請務必確保你有做到以下三點:明確的碰面需求、碰面時間長度,以及聯繫方式。正如同登門理論,你抓的時間越短,對方會覺得感覺起來不需要花這麼多時間應付你,15 分鐘、30 分鐘都是個比較令人舒服的長度,所以會比較有機會約的到碰面。再來就是聯繫方式,請盡量不要用通訊軟體,來讓對方先加好友聯繫,特別是加好友還需要等待同意的這種機制,簡直就是放雙手請對方離開。

手機與 Email 以外,你也可以參考使用例如 Doodle 這種類型的約會議工具來約對方。同時,最好直接提出幾個下週具體可行的時間,不僅會更快、更有效地收到對方回覆,還有助於減少雙方信件往返中失聯的可能。

陌生開發簡報的 CTA:明確交代目的、要求極短時間、提供簡易預約會議時間方法

 

四,跟首次碰面的對象簡報你的提案:首次拜訪簡報的 CTA

當你約到會議後,最好同時請問對方一同參與會議的同事有誰,再可以透過一些事前的 DD (盡職調查),來判斷這些人的位階以及決策權限。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知道與會人當中,是否有「關鍵決策者」出席,也就是可以做決策的人。如果很不幸的沒辦法事前知道,那我會建議你準備兩份簡報流程,並放置於同一份簡報內,再在現場根據狀況進行臨機應變調整。

如果整場會議都沒有關鍵決策者參加,請千萬不要氣餒、同時保持良好的態度,因為你今天的提案簡報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請與會人轉介我們給關鍵決策者」。你可以在簡報裡給幾個簡單的重點提示,來幫助他了解:「我們是誰」、「我們為什麼想找你們合作」、「你們可以獲得什麼好處」這三點。因為你的目的是希望能夠讓與會者信任,並且讓他幫助你轉介你,所以千萬不要讓對方有任何一點可能誤解了合作的目的。簡報越簡單、對於他們轉述給關鍵決策者的過程越容易,轉介成功的機會也更高。

會議結束後,也不要忘記馬上發出 CTA 的確認信件,明確的告知「需要請對方幫忙轉介」的需求。最好可以再附上一份「關鍵決策者」簡報,減少會中傳達的訊息、增加會後補充的資料,讓他們可以輕鬆的幫忙轉發相關資料,來應付關鍵決策者可能會產生的疑問。最後,在決策心理學裡,有個詞叫做「誘餌效應(Decoy effect)」,意思就是給對方兩個選項,讓對方覺得自己有機會能選擇,進而選擇看起來比較好的那一個。例如提供「幫我約關鍵決策者」、與「幫忙把該提案轉交給關鍵決策者」這兩個選項,就會大幅避免對方回覆「我們內部再討論」後不了了之的結果。

首次拜訪簡報:很簡單的提示「參與此合作案的益處」

 五,給可以做決策的人判斷合作意向的簡報:關鍵決策者簡報的 CTA

如果碰到可以做決策的人,製作簡報的邏輯就不一樣了。你的簡報只能達成以下兩個結果:「對方同意與我們合作」、或「明白對方真實的想法」。除此之外,死得不明不白是完全不能被接受的,決定不可以空手而歸。也是因為如此,如同我們前一篇所提到的「以物易物」概念,給關鍵決策者的簡報重點在於雙方的取捨,也就是你要以「什麼」換取對方「什麼」。

最適合的呈現方式,就是 CTA,放上所謂的取捨表(Give/Take Table)。取捨表可以清楚的呈現「你會付出什麼」、「你會得到什麼」,這兩個重要的核心要點,可以讓關鍵決策者可以知道他投入的成本是什麼、他的回報會是什麼,進而更簡單的去裁決自己是否需要這次的合作。取捨表內的資訊最好是簡短且清晰易懂的,以列點式方法做出比較。同時,取捨表裡也不要忘記放上自己的團隊會得到什麼。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讓一份雙贏合作案的質疑,永遠會遠低於單方面獲益的提案。

關鍵決策者的 CTA 簡報:明確提出在此合作案中,需要對方需要付出什麼、以及會收穫什麼

提案成功的重點是講、成功提案的真正重點是聽,每一次與關鍵決策者的對話,都是一項不可多得的難得經驗。很多人不喜歡講簡報的過程中被打斷,但是在簡報中被關鍵決策者的每一次打斷提問,都代表著他心中最原始且真實的疑問。在業務開發的過程中,花 80% 的時間去聆聽、觀察對方的反饋,包含疑問、意見與觀點,這些可以幫你更真實的瞭解對方要的是什麼。好的業務開發人員總是說的少、聽得多,即使最後不成交,你還是可以帶著這些意見更新簡報,賣給同個行業中有相同需求的人。而這些對話,就是幫助你「明白對方真實想法」的最大收穫。

        其實在《五階段提案誘導術》的分類裡,不只有「陌生開發提案簡報」、「首次拜訪簡報」、「關鍵決策者簡報」這三種簡報,還有幫助成功簽約的「收案成交簡報」,與再次提案重啟合作時的「合作延續簡報」。一但把以上五點的 CTA 重點做好,通常距離取得合作夥伴的關鍵決策者同意機率,應該就差不多六成了。

本文作者:鄧培志

本文出自:五個 CTA 訣竅,替每份簡報帶來不同的成效《五階段提案誘導術-基礎篇 II》

責任編輯:BFA 簡報 編輯部



不知道職場簡報的重點?帶你掌握 15 個變成專家的秘訣!

在職場上,通常是一對多的場合會用到簡報(PPT);一但用到它不外乎幾個情境:「談判、說服、解釋」,這篇文章不是叫你製作精美的簡報,而是從觀眾的角度去探討,怎樣的一個簡報能最清楚的傳達訊息。


以下內容為對影片的心得筆記


一、在寫簡報前,請先思考為什麼要寫

➤ 每份簡報都有背後的「目的性」

你今天可能要代表個人或是團隊向某一群人做解釋,讓他們理解你要表達的「內容、訴求、跟他的利害關係…」;最終的目的可能是要「獲得認可、解決問題、達成共識…」

➤ 如果沒有簡報,你要如何達成目的?

簡報並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案,他只是一個工具而已;回想你小時候如果想要買一個玩具,在你父母不答應的情況下,你要如何說服他們購買?

會寫出上面這段,是因為筆者發現有很多想要達成的目的,並不一定要用簡報去達成;你可能只要找到關鍵的 Key man 對話就能夠解決問題,不要被制式的規則限制住自己做事的方式。

➤ 這份簡報是寫給誰看的?

是給團隊成員、其他部門,還是給自己直屬長官看的呢?

當「受眾」不同的時候,你的用字遣詞以及大綱規劃都會不一樣;你需要考慮到對方的:

  • 專業知識:請使用對方可以理解的文字與術語,不然對方無法理解你的表達,這個簡報就沒有任何意義。

  • 立場:利害關係要弄清楚,是「合作、競爭、協商、宣傳…」哪一種情境?

  • 給你多少時間:有些長官時間有限,你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讓他掌握可以做出決定的內容。

➤ 誰有決定權?

既然簡報是為了達成某個目的,那你就要清楚哪個與會者有拍板定案的權利,你的簡報主要就是為了他服務的。

二、撰寫時基礎注意事項

➤ 不要把 PPT 當成 Word 在寫

我發現很多人的 PPT 只是把 Word 文件上的內容直接複製貼上,完全沒有經過整理;這就造成了他的 PPT 文字超級多,甚至講 PPT 時幾乎是照著上面的文字在念,這對台下的觀眾而言是一個相當不良的體驗。

Word 著重在記錄個人思路,PPT 著重在展現影響力。

➤ 字體大小

做 PPT 的時候因為人就在電腦螢幕面前,所以你會覺得看起來很清楚;但如果換到大會議室,將簡報投影到大螢幕上時,不同座位的觀看體驗就會有很大的差異。

以下是幾個小建議:

  • 最小的字請在 16 以上

  • 標題 26 以上

  • 重要內容 40 以上

  • 統一使用「微軟正黑體」系列字體

建議讀者可以在簡報前可以先到會議室測試,確認每個位置的體驗後再對 PPT 做調整優化。

➤ 顏色

簡報內有許多色塊,請避免使用「淺色塊配白色字、深色塊配黑色字、飽和度類似的顏色」,這樣的搭配方案如果放到投影幕上很可能糊成一團。

同時也請考慮到「色盲、色弱」的觀眾,盡可能挑選合適的顏色。

➤ 內容排版

  • 一頁就講一個內容:切忌將多個概念擠到一頁,會容易讓人抓不到重點。

  • 上下頁要有關聯性:如果每一頁並沒有邏輯正相關,這容易讓觀眾思緒混亂。

  • 不要省轉折頁:如果要切到新的話題,請安插轉折頁,這能讓觀眾對接下來的內容有心理預期。

➤ 標題放結論 or 個人觀點

考慮到人類的注意力有限,每個人的工作又都很忙碌;即使你在台上簡報,台下的觀眾也可能分心滑手機回訊息,他們未必有辦法全程專注在你的簡報上面。

所以在一張簡報中,我會選擇將結論放在標題;下面的內容只是作為輔助來說明,這樣即使觀眾恍神,那透過標題也能很快進入情境。

➤ 內容只留關鍵字

PPT 的內容請不要用說話的句子來做呈現:

  • 因為是由「人」來做簡報的,字都打出來了,人還要說什麼?

  • 字越多就會越小,觀眾越看不到重點

  • 用「講」的簡報比較生動,用「念」的會讓觀眾想睡

盡量控制每頁文字不超過 20 字,多拆成幾頁也是可以的

➤ 不要過度依賴備註

其實筆者以前都會把想講的話都打在備註上面,但講過幾次就會發現;有時現場簡報時,你的內容會被「備註」牽制,導致整場簡報有種說不出的卡。

同時如果你是跟者備註在念,你也容易忽略台下觀眾的表情;搞不好你講到這段的時候台下老闆眉頭深鎖,但卻因為你專心的在念而忽略了。

➤ 動畫使用時機

基本上只會使用到「淡入、淡出」這兩個動畫,而且是為了「邏輯推理」才使用的。

過度使用動畫轉場會浪費很多時間,台下觀眾看著也累。

➤ 第一頁很重要

這裡的第一頁,是用來讓大家對這場簡報擁有「相同認知」的頁面;用來直接破題,告訴所有與會者,今天我們在這裡就是要處理、討論這件事,讓大家搞清楚狀況。

破題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讓討論的內容限縮在一個範圍,避免簡報途中一直擴展話題模糊焦點。

有些與會者其實在現場一臉疑惑,他們可能是臨時被抓過來旁聽的;又甚至決策者參與的會議過多,導致他忘記了這場會議的重要性、急迫性…這種情狀況下,第一頁可以讓他們快速融入簡報。

三、總結

➤ 好的簡報跟漂亮的簡報是兩件事

  • 內部溝通:簡報的重點會在於能不能把最終的「目的」達成,如果花費過多的時間在美化上可能不符合成本效益。

  • 外部展示:漂亮的簡報還是有其必要性的,畢竟別人花了錢,總會想讓自己這筆錢花得有價值。

➤ 一切以「目的」為導向,減少達成目的上的阻礙

上面所提到的「注意事項」就是幫你排除觀眾可能會遇到的障礙,簡報最基本的就是要把一件事情簡單的說明白,確認彼此的認知相同;在這樣的前提下你才能提高達成「目的」的成功率。

本文作者:林鼎淵

本文出自:不知道職場簡報的重點?帶你掌握 15 個變成專家的秘訣!

責任編輯:BFA 簡報 編輯部


別再盲猜空氣,主動開口,確認視訊會議中的聽眾反應

經歷疫情的修煉,人們對視訊會議軟體的操作已十分熟悉,以往看不見畫面、聽不到聲音、播不出簡報等手忙腳亂的狀況大幅減少,會議品質變得更好,但在線上環境做簡報時,仍有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不容易感知聽眾反應。

現場做簡報,可以從聽眾的表情、肢體或眼神等線索獲得反饋,作為調整簡報方式的依據,當情境轉換到線上,就算聽眾有開鏡頭,也不易觀察上述的非語言訊息,如果對方連鏡頭都不關,真的會有種對空氣說話的尷尬感。

怎麼破解?我的建議是直球對決,直接開口問。

聽眾沒反應的原因可能是不知道何時能插話、尚在消化思考內容,或是根本不理解簡報內容,這時講者能做的,是在清楚的簡報架構之下,在適當的時機友善的引導聽眾回應。

首先是簡報架構,原則是開場先讓聽眾知道「要講哪幾件事」,接著依序展開說明,結束前簡短回顧與總結,最後指派下一步行動。

這個架構的好處是替聽眾建立全貌與安全感,聽眾無需思考「現在在講什麼?」、「接下來要講什麼?」,相對容易專注簡報內容,也留了回應的餘裕。

在簡報進行中,有兩個適合詢問聽眾反應的時機,一是在說明完第一個項目之後,二是在回顧總結之後,兩個時機點的提問台詞如下:

說明完第一個項目:

講者:在這邊先稍停一下,請問 OO (通常是主管或有決策權限者) 或其他夥伴有什麼需要提醒我或要我再補充說明的部分?

此時稍停一下等待回應,聽眾有回應就當下回答,沒有的話就繼續講下去:

講者:謝謝大家,那我就依照順序繼續說明。

說完第一個項目先做詢問,讓聽眾有時間消化剛才的內容,並整理可能的回應,先詢問主管則是讓對方有合理回覆的機會,主管先開口,其他人也較願意發表意見,如果所有人都沒特別意見,即代表大家都清楚,可以順理成章的往下推進。

回顧總結之後:

講者:我簡報的內容到這邊告一段落,快速地替大家回顧一下,今天我們提到了三件事情 … (除了回顧,不要忘記歸納會議上得到的回饋) ,以上,請問 OO 主管或其他夥伴是否需要補充或再提醒我的?

替聽眾回顧,可以加深印象,確認大家都有聽到重點,請求給予提醒則讓聽眾有合理開口的機會,也能展現自己的細心,當然如果沒有特別的回覆,就可以乾淨利落的結束會議。

清楚的架構、適當的時機與友善的提問,下一次視訊會議,主動詢問聽眾反饋,別再提心吊膽地猜空氣啦!

本文作者:寶渥副總經理、資深講師 黃孟堯

一份簡報的誕生:商業簡報製作五步驟

寶渥有一個服務項目是「簡報訂製」,即根據不同簡報場景,例如提案、發佈、募資、跨國會議等,協助客戶打造符合商業溝通需求的重要簡報。

既然是量身打造,自然無法使用模版或沿用前例,而 (很神奇的) 重要簡報通常沒有太多製作時間,我們必須建立一套明確的工作流程,從擬定策略一路推進到簡報完稿,讓講者得以順利登台。

這套工作流程可以無痛轉換到一般職場經理人的簡報工作當中,這篇文章就來分享寶渥的商業簡報製作五步驟,以及當中的思考模式,也邀請大家將文中的「客戶」換成「主管」或「老闆」,或許能解決職場經典簡報難題:替主管做簡報。

寶渥的商業簡報製作五步驟:

1.分析背景

2.搜集素材

3.擬定架構

4.設計排版

5.修改細節

1.分析背景

為了達成溝通目的,在這個階段會採用訪談的形式,與客戶一同釐清幾件資訊

  • 情境: 這份簡報的用途與形式,是商業提案?向上匯報?股東大會?募資路演等,是現場演示用的演講型簡報?還是當成書面資料提供給受眾的閱讀型簡報?用途影響敘事策略,形式影響設計方向。

  • 目的:客戶為什麼做這份簡報?受眾為什麼聽這份簡報?條條大路通羅馬,如果選擇簡報這條路,就希望是最佳路徑,明確的目標讓我們擁有篩選內容的依據。

以「公司簡介」為例,如果目標是銷售產品,我們會強調產品的特色、亮點 、方案等 ; 如果目標是招募人才,則會強調福利待遇、升遷制度等面向。

  • 對象:簡報的對象是誰?通常會跟目的一起思考。

  • 時間:包含「有多少時間可以簡報」,與「有多少時間製作簡報」,前者回推策略與篇幅,後則決定要深入到什麼程度。

2.搜集素材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缺少食材無法成菜,沒有足夠的素材就無法充實簡報內容。別急著打開簡報軟體,先盤點現有相關素材,可能是簡報、文件、表單、圖片、影片、網站或者客戶的口述,一一檢視能否對應背景分析的方向,不需要的先擱置,不完整的設法補足,彙整到一個程度後,再往下個步驟移動。

3.擬定架構

素材備齊後,接著擬定簡報架構,白話點說就是安排簡報的「段落」與「順序」,起承轉合各要說些什麼,框架確認後再填補細節。

推薦給大家的方便工具是「便利貼」,先發散寫下各種關鍵字,接著用刪去法來聚焦,最後用餘下的便利貼上下左右調整順序,排出整體段落與各頁細節。

下圖左是我們實際工作使用的便利貼,左側第一直行便利貼 (藍色粗體字) 表示各段落的主題,往右延伸的便利貼 (黑色細體字) 是各段落對應的細節。使用便利貼排列,很快就能搭出架構,方便即時調整,如果需要與客戶討論,也能整理成下圖右的格式,並用顏色標記重要的內容,看起來一目瞭然。

4.設計排版

架構確認後,就是按圖索驥進行投影片的排版工作。如果是替客戶或主管做簡報,我們會提出兩到三種風格參考讓對方挑選,確認方向後才開始製作每頁投影片。

5.修改細節

越重要的簡報修改次數越多,尤其是長官要用的簡報,要有心理準備會調整到登台前一刻,甚至邊講邊改也是是有可能的。

提供一個職場小撇步,記住主管再三刪除的內容,那就是傳說中「主管的地雷」,寫在筆記本中,下次做簡報時避開它,就能提高生存的機會。

分析背景 > 搜集素材 > 擬定架構 > 設計排版 > 修改細節,以上五個步驟就是寶渥進行簡報訂製的工作流程,希望能有幫助,關於簡報課程或簡報設計業務歡迎與我們洽詢合作

本文作者:寶渥副總經理、資深講師 黃孟堯

七個遠距辦公的簡報技巧

七個遠距辦公的簡報技巧

在全球疫情下,為了社交距離也好,為了減輕租金壓力也好,遙距工作慢慢風行了起來。面對面的簡報,也因為大家不再聚集於辦公室或是路演場合,機會變得少之又少。那麼,有哪一些我們從前認定為金科玉律的簡報技巧,在遙距簡報下已經不再適用呢?或是有那一些新的技巧,值得上班族在新常態之中注意一下呢?

什麼是商業簡報與商業簡報的內容架構

什麼是商業簡報與商業簡報的內容架構

很多人會問我簡報的時間要如何分配?簡報規劃、簡報設計到上台演練。我以前會跟大家分享規劃的時間最多!雖然大家都以為賈伯斯是因為演練的上百次所以簡報才那麼好。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職場的轉換、職級的提升與是是非非的歷練後,再次要我去看待這樣的問題,自己有了截然不同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