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部門溝通的衝突與解法- 簡報小聚線上版

 

3 月 23 日,簡報小聚線上版「跨部門溝通的簡報之道」,邀請到 BFA 簡報總編輯黃孟堯和 BFA 簡報共同發起人林大班,和大家分享跨部門溝通的簡報技巧。

當晚的直播節目分為兩個環節,「內部的跨部門溝通」及「外部的跨部門溝通」。首先由孟堯老師來聊聊「內部的跨部門溝通」。

我們是否都遇過精心準備的簡報,充滿了各種數據、圖片,資訊量飽滿,主管卻覺得簡報沒有重點?也許我們該想想,我們是否有站在主管的角度,提供主管想聽並在意的資訊。

一、對方不想要聽到的是什麼?

把簡報這兩個字拿掉,我們在做的就是溝通,我們想說的內容要對方想聽,才會有後續,因此在做簡報前,我們該思考的是對方想聽什麼、不想聽什麼?簡而言之就是換位思考,而通常,從對方「不想聽」什麼下手是更容易的。

二、跨部門協作為什麼不容易?

大部分的工作者不習慣和別人協作,孟堯老師以過往經驗歸納三個原因:利益不同、排序不同、習慣不同。

利益不同
你的績效,和我或單位的績效無關,很多時候利益不同,對方就會覺得和他比較沒有關係,如此一來,動機也就相對薄弱。

排序不同
你很緊張,但我有更重要的事情,人們傾向先處理自己認為較緊急的事物,因此當做事的排序不同, 要協作就更加困難。

習慣不同
你的方法,在我們這裡不管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方法,並不容易被改變。

三、工作者都想知道「我該做什麼?」

承上述,因為大家的工作習慣與方式不同,所以協作起來會比較困難,與其改變工作者的想法,不如找到大家都容易接受的方式。孟堯老師提到我們應盡可能地讓參與協作的人員都清楚知道「我應該要做什麼」,讓大家都處在較舒服的狀態,溝通起來也較順暢。

四、協作會議的簡報架構:目的、計畫、行動、時程

有以上的前提後,孟堯老師分享了協作會議時可以運用的簡報架構:目的、計畫、行動、時程。

目的、計畫
我們為什麼要做?我們如何做到?我們共同的利益 / 任務 / 敵人是什麼?
當雙方在目的和計畫上有了明確的共識,能幫助我們更有效的推進。

行動
與其讓人來想他該做什麼,人們更想聽到自己應該做什麼,因此在交付任務時,應該安排「具體的行動」、「如何分工」。有了明確對象和具體行動,大家能更有方向的前進。孟堯老師提到我們可以明確的提出「 請 ___ 負責完成 ___ 」,也提醒大家交付的任務應該是可被查核的最小行動或交付物。

時程
甘特圖是安排時程常常被使用的排程工具,當項目一多,雖然所需資訊都有被包含在其中,但就顯得不易閱讀,因此孟堯老師建議,我們應該「 將結論寫在標題 」,「 將細項歸類,呈現主要工作階段 」,並說明開始 / 結束的日期,以利對方安排。

五、例會的注意事項

假設一個專案進行一段時間,除了一些重要的工作會議,孟堯老師建議以週為單位舉行工作例會,而我們要做的不是「 討論 」問題,而是確認進度、同步資訊、彙整狀況,把問題統整出來後,再另外安排時間去處理,如此一來,我們更能聚焦問題,並掌握大家的工作進度。


下半場則由大班老師與大家分享「外部的跨部門溝通」。

大班老師以球隊作為比喻來說明自己是怎麼去做跨部門溝通與協調,最後收斂成三個階段,分別為:建模、打磨、好事多磨。

一、建模

找隊員(了解、理解、才好解)
如果將建模的概念放入球隊的話,我們的第一步是找到 Key Stakeholder(關鍵隊員),而在跨部門合作時,我們除了要找到那個能幫助我們的人,也需要找到那個會阻礙我們的人。

找到關鍵隊員後,大班老師分享了五項指標,來幫助我們觀察這些關鍵隊員:

被賦予的目標是什麼
團隊中的每個人(單位),都有被派來協作的目標,也許不盡相同,但我們一定有共同的利益、共同的問題。大班老師認為,如果在同一個團隊,通常我們會放大共同的利益,但如果跨部門溝通的話,則會優先聚焦共同的問題。當大家的問題都被解決了,才有可能達到共同的利益,若是有一方的問題被耽擱了,會變得難配合,進而影響到共同的利益。

重視什麼
先思考關鍵隊員重視、在意的是什麼?

做事的方法
大班老師以過去的經驗舉例說明,不要忘記對方原本所在的職位是什麼,也不要失去人的溫度和應該給的尊重。

使用的語言
每個人習慣使用的協作工具不太一樣,而我們可以從使用的語言來判斷對方習慣的溝通節奏和調性。舉例來說:對方喜歡使用 Slack,他可能比較重視排程、按部就班;使用 Line,他可能比較喜歡隨傳隨到;使用 Google,則可能更重視協作和資料彙整,根據他們使用的工具,我們可以大概知道對方的工作習慣、特性等。

時間感
大班老師以過去協作案例和大家分享,當發現對方的工作節奏不是自己能夠配合的時後,應該向對方表明,自己通常會在多久之內回覆、通常工作時間是在什麼時候,而這都會需要一些時間去磨合。


二、打磨

打磨這個階段,也許會有些不適應,不過大班老師有四個方法要和大家分享。

互惠
大班老師以過去的案例和大家分享,在一個團隊當中我們常常是互惠關係,因此不要吝嗇去給予對方幫助。

衝突
在會議當中,很多時候我們代表的是自己所屬單位的利益,當我們沒有把利益維護好,也不好和自己的單位交代,而有時候在會議中沒有衝突不等於意見一致,甚至我們可以說沒有衝突的決策,通常品質也是較低落的,因為面向不夠全面。

check in
當我們認為一位關鍵隊員很重要的時候,我們應該要時不時地去找他溝通、協調、回報工作進度,其實重點就在於同步資訊,既然是跨部門溝通,保持資訊暢通是很重要的。

check out
很多時候好事常常都發生在非正式情境,大班老師推薦大家主動去創造非正式情境的交流,也許是吃個飯或者喝杯咖啡,從長期的角度來看,好處真的非常多。

三、好事多磨

有沒有在工作時,被對方詢問要來「溝通一下」的經驗?很多時候在權利和地位不對等的情況下,那叫做「說服」。談判是非常理性的,我們比資源、比誰會說;而溝通則是比人際關係、如何用人情去影響資源分配。




大班老師總結:

談判是喬事情的過程,溝通是講人情的過程。
而所有的溝通,都是從好好建立關係開始的。






如果您有簡報技巧的進修需求,歡迎點選「學簡報。」,參與即將在 3/27 舉辦的 BFAdemy 簡報學院公開課,課程從結構企劃、視覺呈現及訊息傳遞三個角度切入,協助職場人士完成兼俱重點與質感,富有影響力的簡報溝通體驗。邀請您持續關注我們,我們將為您提供更多商務溝通、簡報技巧的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