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傳遞

提升職場簡報技能:掌握三大顧問級簡報策略

今天的文章主要會分成三個方向來討論:

一、建立簡報思維(Mindset)

二、建立簡報框架

三、如何產出簡報內容

如果你準備好了,就趕快跟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一、建立簡報思維

相信大家應該都看過蘋果公司賈伯斯的簡報吧?賈伯斯式的簡報風格在每一頁只會有 1~2 行字,在他的 presentation 過程中基本上都是靠著個人魅力撐起整場講座。

然而,你我都不是賈伯斯。

你所製作的這份簡報在會議結束後,可能會分享給沒有參加會議或其他部門的同事。如果這份簡報走的是賈伯斯式風格,那麼多數人在拿到簡報後會一頭霧水。

因此,簡報思維中想強調第一點是:資訊內容要盡量清楚完整。你要想像即使大家沒有出席這場會議,當他們閱讀簡報時依然能看得懂這份簡報。

其次,我們時常認為簡報的美觀、簡報者的台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不過其實簡報本身的內容以及它所帶出的 insights 也同樣重要。

因此,接下來我們會談到如何建立簡報框架、製作簡報。

二、建立簡報框架

建立完簡報思維後,先別急著著手製作簡報。在開始之前,有幾件事情需要先釐清:

  • 簡報目的:這場簡報的目的是什麼?是更新專案進度、向老闆提案、分享市場調查結果 ?

  • 聽眾是誰:這場簡報主要的決策者是誰?是你的主管、經理還是總部的老闆?

  • 希望促成的結果:這場簡報結束後,你希望老闆從提案中選擇其中一個?批准某專案的預算?還是著手開發某項新產品?

有了以上幾個方向後,接著可以開始構建簡報的 storyline,構建的過程中你可以使用「金字塔原理」幫助你更有邏輯地去分析。


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有別於一般溝通、書寫時先提供證據、說明論點,最後才引出結論的邏輯。相反地,它會在一開始就用結論破題,接著再提到論點、證據。

金字塔原理框架

向老闆、客戶簡報時金字塔原理更是被廣泛應用,由於對方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會希望優先了解整場簡報的重點,也就是你的結論到底是什麼。

除了在簡報上可以套用金字塔原理之外,平時跟主管溝通、面試、思考解決問題的方式也都十分適用。下面我們舉個範例套用此模型:

金字塔原理範例

當你在架構 storyline 時,就可以先點出結論:讓員工居家辦公能提升工作滿意度。再分別帶到以下三個論點,以及對應的證據、數據來佐證。

三、如何產出簡報內容

初步完成簡報的框架之後,接下來我們要正式進入製作簡報的過程了!

相信多數人應該都有製作簡報的經驗,所以這邊會主要 highlight 幾點在做簡報時應該要留意的地方。

每張簡報溝通一個重點

前面在簡報思維中提到:簡報的資訊內容要盡量清楚完整,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要將每張簡報都塞滿資訊。

以上面範例來說,若簡報的目的是想傳達:讓員工居家上班能提升工作滿意度。在後面幾頁簡報中,應該分別溝通:(1) 節省通勤時間、(2) 工作地點不受限、(3) 自由選擇工作服裝這三個論點。

你可以選擇將每個論點放在一頁簡報上,但是千萬不要把三個論點 & 證據全部放在同一頁簡報。

這麼做的目的是讓聽眾能更好地閱讀、吸收你所要傳達的資訊,同時也能搭配你簡報時所闡述的邏輯進行。

運用 MECE 原則

「你這裡有 MECE 嗎?」我的主管在改簡報時會對著我們這樣說。

MECE 的英文全稱是”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代表著「相互獨立、毫無遺漏」,也有人說「不重複、不遺漏」。這是甚麼意思呢?讓我們來舉個例子。

MECE 原則範例

MECE 原則範例

在製作簡報時,如果你要進行分類、分群,要注意內容是否符合 MECE 原則,如此才能提升簡報的邏輯喔!

每頁都寫 Executive Summary

什麼是 Executive Summary ? 簡單來說,就是用一句話總結那頁 PPT 的重點。

範例

通常我們在製作簡報時,會將 Executive Summary 放在簡報最上方一目了然的位置。至於為什麼要寫 Executive Summary 呢?

其實這麼做主要能幫聽眾快速掌握 key message,特別是對於沒有時間細看簡報內容的人,也能抓到簡報想溝通的重點。

我的主管也告訴我們,寫 Summary 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為你需要具備很強的資訊整合能力,並提煉出整頁簡報中的精華。所以這是需要仰賴不斷地練習與思考才能夠進步的一件事情。

注意簡報細節

我們都聽過「魔鬼藏在細節」這句話,但實際做簡報時時常會遺漏一些微小細節而影響了整份簡報的信任度。比如說:你在某個數字上出錯,簡報時老闆很可能認為整簡報的數字都需要全部重新確認。

為了避免這樣的情形發生,製作完簡報後一定要記得掃一眼這些細節你是否注意到:

  • 數字正確性:避免簡報中的數據是一眼就能看出不合理(比如你的銷售量多了一個位數)

  • 小數點是否對齊:檢查所有數字、百分比的小數點位數都是一樣的

  • 標題是否有錯字:簡報中避免出現任何錯字



本文作者:Murphy

本文出自:職場簡報怎麼做? 3 招學會顧問做簡報的技巧

責任編輯:BFA 簡報 編輯部





五個 CTA 訣竅,替每份簡報帶來不同的成效

‘‘開始做每份簡報前,都需要訂下一個明確的目標,否則就不要花時間做簡報。’’


做一份「有目標的簡報」聽起來很簡單,但是執行起來其實並不簡單。相信你我都很常碰到,那種拿著一份簡報講了幾個小時,卻不斷岔題、始終講不完,最後草草收尾的簡報。追根究底,做這份簡報的人,就是單純只是拿著簡報在跟別人聊天的「閒聊系簡報」罷了。

這種沒有目的性的簡報,通常都是消磨與會者興致與時間的最大兇器,更是對你想達成的提案目的,有著強烈的負面影響。因此,透過「提案誘導術」方式,在製作每一份提案簡報前,都先設定好這次簡報的目標,才是最根本解決閒聊系簡報的方法。這種被設定在簡報後達成的目標,通常都是希望聽眾可以「順著我們的指示行動/決策/動作」,我們在這裡稱之為『 CTA(Call-To-Action,行動要求)』。

好的 CTA 應該是被精心設計過的,讓聽眾可以馬上按照你的指示行動。

這個 Action(行動)就是我們在提案簡報裡最重要的『目的』,也是我們在製作每一份簡報前,都應該先想清楚的重要功課。舉凡讓對方批准你的提案、同意你的要求,或是答應你的方案,都算是 Action(行動)的一種。

接下來,我們將透過幾個小訣竅,教你如何最基礎的,用策略製作簡報,讓聽眾對你的提案「言聽計從」。

 一,將 CTA 設計在最後一頁:並且不斷的提醒聽眾進行 Action(行動)

首先,如果你要製做一份頁數多於一頁的簡報,那它就被賦予了一份相當重要的基本任務:『幫助講者把這整份簡報講到最後一頁』,這也是為什麼多數的 CTA 都會被設定在簡報的最後一頁。因為我們都希望聽眾是聽完了整份簡報分享後,再開始進行行動,例如約我們碰面討論、簽約合作,或是洽談細節等。如果你的簡報打算講到一半就放出 CTA,那聽眾在聽完你的 CTA 後,很有可能就隨著後續簡報時間的拖長,而忘記了他在結束時到底該做什麼 Action(行動)。

一份好簡報的結束,就是應該停在在呼籲聽眾進行 Action(行動)的那一刻,若你的簡報做的精彩又引人入勝,多數的簡報免不了有與聽眾 QA 問答的過程。無論問答時間的長短,在每一次回覆完聽眾的提問後,請務必把話題導回來,請聽眾進行 Action(行動)。因為一份簡報最容易被記住的時刻,就是大家準備要離開會議室的前一秒,為了徹底貫徹簡報的目的,請記得把 CTA 停留在最完美的一刻,被聽眾深刻的記住。

如果你的 CTA 是希望對方與你碰面,那聯絡資訊一定要留在最後一頁。

 

二,把 CTA 設計的越小、越容易達到越好:五階段提案誘導術的策略

        根據在前一篇提到的《登門檻效應》,我們都知道,把一個大目的拆分成幾個可以簡單達成的小目的,會大幅增加聽眾接受你所提出要求的機率,是最有效引誘對方上鉤的方法。在 CTA 上也不例外,我們可以試著把一個宏大的目標,根據階段切割成幾份不同的簡報,再在每一份簡報的結尾放入不同的 CTA,來吸引聽眾一步一步往我們設定的方向進行。同樣的在簡報時間的把控上也是如此,五份 10 分鐘的商業提案,永遠比一份 60 分鐘的提案來得更吸引人。

跟據我個人做過幾次整套業務開發的經驗,我將整個業務開發流程,從對方不認識你到最後對方同意你簽約的過程,分為五個階段,也就是我們正要講的五階段提案誘導術。只要你有辦法在這五個階段當中,都各別放入一個非常清楚的 CTA,你就可以在不同的階段引誘對方進入到你設定的目標,進而達成的最終目的。

如果你的目的是希望現場百人聽眾給予回饋,掃描 QR 碼會比起舉手要麥克風來得簡單更多。

三,讓完全不認識你的對方願意與你碰面、聽你簡報:陌生開發提案簡報的 CTA

在五階段簡報提案誘導術裡面,最困難、也最基本的,就是當對方完全不認識你的時候,要讓對方能夠願意與你碰面、願意瞭解更多,這種提案叫做陌生開發簡報。我先前寫過一篇《告別無用會議》的短文,裏面的概念其實跟多數平時業務繁忙的人們一樣,「不開沒目的的會議」。所以,在陌生開發前,你需要花一點時間製作一份簡單的簡報或大綱,來幫助對方弄懂「開這場會議的目的」。

相對起其他業務開發簡報,陌生開發簡報的 CTA 很簡單,就是傳達「請與我碰面」的訴求。因此,在最後一頁中,請務必確保你有做到以下三點:明確的碰面需求、碰面時間長度,以及聯繫方式。正如同登門理論,你抓的時間越短,對方會覺得感覺起來不需要花這麼多時間應付你,15 分鐘、30 分鐘都是個比較令人舒服的長度,所以會比較有機會約的到碰面。再來就是聯繫方式,請盡量不要用通訊軟體,來讓對方先加好友聯繫,特別是加好友還需要等待同意的這種機制,簡直就是放雙手請對方離開。

手機與 Email 以外,你也可以參考使用例如 Doodle 這種類型的約會議工具來約對方。同時,最好直接提出幾個下週具體可行的時間,不僅會更快、更有效地收到對方回覆,還有助於減少雙方信件往返中失聯的可能。

陌生開發簡報的 CTA:明確交代目的、要求極短時間、提供簡易預約會議時間方法

 

四,跟首次碰面的對象簡報你的提案:首次拜訪簡報的 CTA

當你約到會議後,最好同時請問對方一同參與會議的同事有誰,再可以透過一些事前的 DD (盡職調查),來判斷這些人的位階以及決策權限。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知道與會人當中,是否有「關鍵決策者」出席,也就是可以做決策的人。如果很不幸的沒辦法事前知道,那我會建議你準備兩份簡報流程,並放置於同一份簡報內,再在現場根據狀況進行臨機應變調整。

如果整場會議都沒有關鍵決策者參加,請千萬不要氣餒、同時保持良好的態度,因為你今天的提案簡報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請與會人轉介我們給關鍵決策者」。你可以在簡報裡給幾個簡單的重點提示,來幫助他了解:「我們是誰」、「我們為什麼想找你們合作」、「你們可以獲得什麼好處」這三點。因為你的目的是希望能夠讓與會者信任,並且讓他幫助你轉介你,所以千萬不要讓對方有任何一點可能誤解了合作的目的。簡報越簡單、對於他們轉述給關鍵決策者的過程越容易,轉介成功的機會也更高。

會議結束後,也不要忘記馬上發出 CTA 的確認信件,明確的告知「需要請對方幫忙轉介」的需求。最好可以再附上一份「關鍵決策者」簡報,減少會中傳達的訊息、增加會後補充的資料,讓他們可以輕鬆的幫忙轉發相關資料,來應付關鍵決策者可能會產生的疑問。最後,在決策心理學裡,有個詞叫做「誘餌效應(Decoy effect)」,意思就是給對方兩個選項,讓對方覺得自己有機會能選擇,進而選擇看起來比較好的那一個。例如提供「幫我約關鍵決策者」、與「幫忙把該提案轉交給關鍵決策者」這兩個選項,就會大幅避免對方回覆「我們內部再討論」後不了了之的結果。

首次拜訪簡報:很簡單的提示「參與此合作案的益處」

 五,給可以做決策的人判斷合作意向的簡報:關鍵決策者簡報的 CTA

如果碰到可以做決策的人,製作簡報的邏輯就不一樣了。你的簡報只能達成以下兩個結果:「對方同意與我們合作」、或「明白對方真實的想法」。除此之外,死得不明不白是完全不能被接受的,決定不可以空手而歸。也是因為如此,如同我們前一篇所提到的「以物易物」概念,給關鍵決策者的簡報重點在於雙方的取捨,也就是你要以「什麼」換取對方「什麼」。

最適合的呈現方式,就是 CTA,放上所謂的取捨表(Give/Take Table)。取捨表可以清楚的呈現「你會付出什麼」、「你會得到什麼」,這兩個重要的核心要點,可以讓關鍵決策者可以知道他投入的成本是什麼、他的回報會是什麼,進而更簡單的去裁決自己是否需要這次的合作。取捨表內的資訊最好是簡短且清晰易懂的,以列點式方法做出比較。同時,取捨表裡也不要忘記放上自己的團隊會得到什麼。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讓一份雙贏合作案的質疑,永遠會遠低於單方面獲益的提案。

關鍵決策者的 CTA 簡報:明確提出在此合作案中,需要對方需要付出什麼、以及會收穫什麼

提案成功的重點是講、成功提案的真正重點是聽,每一次與關鍵決策者的對話,都是一項不可多得的難得經驗。很多人不喜歡講簡報的過程中被打斷,但是在簡報中被關鍵決策者的每一次打斷提問,都代表著他心中最原始且真實的疑問。在業務開發的過程中,花 80% 的時間去聆聽、觀察對方的反饋,包含疑問、意見與觀點,這些可以幫你更真實的瞭解對方要的是什麼。好的業務開發人員總是說的少、聽得多,即使最後不成交,你還是可以帶著這些意見更新簡報,賣給同個行業中有相同需求的人。而這些對話,就是幫助你「明白對方真實想法」的最大收穫。

        其實在《五階段提案誘導術》的分類裡,不只有「陌生開發提案簡報」、「首次拜訪簡報」、「關鍵決策者簡報」這三種簡報,還有幫助成功簽約的「收案成交簡報」,與再次提案重啟合作時的「合作延續簡報」。一但把以上五點的 CTA 重點做好,通常距離取得合作夥伴的關鍵決策者同意機率,應該就差不多六成了。

本文作者:鄧培志

本文出自:五個 CTA 訣竅,替每份簡報帶來不同的成效《五階段提案誘導術-基礎篇 II》

責任編輯:BFA 簡報 編輯部



不知道職場簡報的重點?帶你掌握 15 個變成專家的秘訣!

在職場上,通常是一對多的場合會用到簡報(PPT);一但用到它不外乎幾個情境:「談判、說服、解釋」,這篇文章不是叫你製作精美的簡報,而是從觀眾的角度去探討,怎樣的一個簡報能最清楚的傳達訊息。


以下內容為對影片的心得筆記


一、在寫簡報前,請先思考為什麼要寫

➤ 每份簡報都有背後的「目的性」

你今天可能要代表個人或是團隊向某一群人做解釋,讓他們理解你要表達的「內容、訴求、跟他的利害關係…」;最終的目的可能是要「獲得認可、解決問題、達成共識…」

➤ 如果沒有簡報,你要如何達成目的?

簡報並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案,他只是一個工具而已;回想你小時候如果想要買一個玩具,在你父母不答應的情況下,你要如何說服他們購買?

會寫出上面這段,是因為筆者發現有很多想要達成的目的,並不一定要用簡報去達成;你可能只要找到關鍵的 Key man 對話就能夠解決問題,不要被制式的規則限制住自己做事的方式。

➤ 這份簡報是寫給誰看的?

是給團隊成員、其他部門,還是給自己直屬長官看的呢?

當「受眾」不同的時候,你的用字遣詞以及大綱規劃都會不一樣;你需要考慮到對方的:

  • 專業知識:請使用對方可以理解的文字與術語,不然對方無法理解你的表達,這個簡報就沒有任何意義。

  • 立場:利害關係要弄清楚,是「合作、競爭、協商、宣傳…」哪一種情境?

  • 給你多少時間:有些長官時間有限,你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讓他掌握可以做出決定的內容。

➤ 誰有決定權?

既然簡報是為了達成某個目的,那你就要清楚哪個與會者有拍板定案的權利,你的簡報主要就是為了他服務的。

二、撰寫時基礎注意事項

➤ 不要把 PPT 當成 Word 在寫

我發現很多人的 PPT 只是把 Word 文件上的內容直接複製貼上,完全沒有經過整理;這就造成了他的 PPT 文字超級多,甚至講 PPT 時幾乎是照著上面的文字在念,這對台下的觀眾而言是一個相當不良的體驗。

Word 著重在記錄個人思路,PPT 著重在展現影響力。

➤ 字體大小

做 PPT 的時候因為人就在電腦螢幕面前,所以你會覺得看起來很清楚;但如果換到大會議室,將簡報投影到大螢幕上時,不同座位的觀看體驗就會有很大的差異。

以下是幾個小建議:

  • 最小的字請在 16 以上

  • 標題 26 以上

  • 重要內容 40 以上

  • 統一使用「微軟正黑體」系列字體

建議讀者可以在簡報前可以先到會議室測試,確認每個位置的體驗後再對 PPT 做調整優化。

➤ 顏色

簡報內有許多色塊,請避免使用「淺色塊配白色字、深色塊配黑色字、飽和度類似的顏色」,這樣的搭配方案如果放到投影幕上很可能糊成一團。

同時也請考慮到「色盲、色弱」的觀眾,盡可能挑選合適的顏色。

➤ 內容排版

  • 一頁就講一個內容:切忌將多個概念擠到一頁,會容易讓人抓不到重點。

  • 上下頁要有關聯性:如果每一頁並沒有邏輯正相關,這容易讓觀眾思緒混亂。

  • 不要省轉折頁:如果要切到新的話題,請安插轉折頁,這能讓觀眾對接下來的內容有心理預期。

➤ 標題放結論 or 個人觀點

考慮到人類的注意力有限,每個人的工作又都很忙碌;即使你在台上簡報,台下的觀眾也可能分心滑手機回訊息,他們未必有辦法全程專注在你的簡報上面。

所以在一張簡報中,我會選擇將結論放在標題;下面的內容只是作為輔助來說明,這樣即使觀眾恍神,那透過標題也能很快進入情境。

➤ 內容只留關鍵字

PPT 的內容請不要用說話的句子來做呈現:

  • 因為是由「人」來做簡報的,字都打出來了,人還要說什麼?

  • 字越多就會越小,觀眾越看不到重點

  • 用「講」的簡報比較生動,用「念」的會讓觀眾想睡

盡量控制每頁文字不超過 20 字,多拆成幾頁也是可以的

➤ 不要過度依賴備註

其實筆者以前都會把想講的話都打在備註上面,但講過幾次就會發現;有時現場簡報時,你的內容會被「備註」牽制,導致整場簡報有種說不出的卡。

同時如果你是跟者備註在念,你也容易忽略台下觀眾的表情;搞不好你講到這段的時候台下老闆眉頭深鎖,但卻因為你專心的在念而忽略了。

➤ 動畫使用時機

基本上只會使用到「淡入、淡出」這兩個動畫,而且是為了「邏輯推理」才使用的。

過度使用動畫轉場會浪費很多時間,台下觀眾看著也累。

➤ 第一頁很重要

這裡的第一頁,是用來讓大家對這場簡報擁有「相同認知」的頁面;用來直接破題,告訴所有與會者,今天我們在這裡就是要處理、討論這件事,讓大家搞清楚狀況。

破題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讓討論的內容限縮在一個範圍,避免簡報途中一直擴展話題模糊焦點。

有些與會者其實在現場一臉疑惑,他們可能是臨時被抓過來旁聽的;又甚至決策者參與的會議過多,導致他忘記了這場會議的重要性、急迫性…這種情狀況下,第一頁可以讓他們快速融入簡報。

三、總結

➤ 好的簡報跟漂亮的簡報是兩件事

  • 內部溝通:簡報的重點會在於能不能把最終的「目的」達成,如果花費過多的時間在美化上可能不符合成本效益。

  • 外部展示:漂亮的簡報還是有其必要性的,畢竟別人花了錢,總會想讓自己這筆錢花得有價值。

➤ 一切以「目的」為導向,減少達成目的上的阻礙

上面所提到的「注意事項」就是幫你排除觀眾可能會遇到的障礙,簡報最基本的就是要把一件事情簡單的說明白,確認彼此的認知相同;在這樣的前提下你才能提高達成「目的」的成功率。

本文作者:林鼎淵

本文出自:不知道職場簡報的重點?帶你掌握 15 個變成專家的秘訣!

責任編輯:BFA 簡報 編輯部


如何設計簡報?三步驟讓你精準表達、有效溝通

在《簡報設計專欄:為什麼簡報會讓人看不懂?怎麼解決?》這篇文章中,我們提到了投影片讓人看不懂,不外乎三個原因:搞不清目的、找不到重點、看不懂邏輯,文中也提到了針對這三個問題的解決方向。

而這篇文章,我們要透過一個三步驟流程,帶大家了解實務上應該如何優化投影片。

這篇文章會提到簡報設計的流程,適用於不同種類的投影片喔!

1. 拆解內容:釐清表達目的
2. 版面規劃:呈現重點邏輯
3. 呈現對比:大小顏色對比 

準備好要提升簡報溝通力了嗎?那我們開始吧!


一、拆解內容:釐清表達目的

簡報設計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先確定自己這張投影片到底想要表達什麼。

1. 投影片到底想要說什麼?

只有明確想清楚自己要說什麼,聽眾才有可能聽懂你想說什麼。你可以反問自己:「這張投影片的目的是什麼?我到底想告訴聽眾什麼?我希望聽眾看完這張投影片,可以…?

這一步想的夠清楚,後面就會輕鬆很多;反之,如果沒有想清楚表達的目的,即使後面的設計手段在優秀,也難以做出資訊清楚的簡報。

這聽起來很簡單,但根據我的經驗,學員卻往往卡在這一步。

2. 什麼是正確的簡報目的?

考考大家,下面的敘述你覺得哪些才是算是簡報目的?(多選或單選)

① 我希望這張投影片可以讓聽眾一看就懂
② 我希望讓聽眾了解簡報的重要性
③ 我希望這張投影片可以更吸睛一些
④ 我希望聽眾可以清楚加入簡報社的好處

你覺得呢?

答案是 … ② 和 ④。你有答對嗎?

為什麼 ①、③ 不是好的簡報目的?原因很簡單,首先,這是簡報設計的目的,不是表達的目的,我們希望每張投影片都可以吸睛又好懂;再來,這樣的目的無法幫助你找到表達的重點,所以沒有意義。

3. 能用一句話簡短說明嗎?

愛因斯坦曾說:「如果你說的不夠簡單,代表你不夠瞭解。

因此,最後還有一件重要的事:你想出來的目的不能落落長。要能夠用一句話簡短說明,才代表你想的夠清楚。

目的簡潔清晰,才表示你清楚知道自己到底要講什麼。

小練習

請你思考一下,這張投影片的目的是什麼,你能否用一句簡短的話清楚說明

小練習 photo by fahaha 簡報視覺設計課

參考答案:讓聽眾了解簡報社能得到什麼,並渴望加入


二、版面規劃:呈現重點邏輯

確認表達目的後,你要思考:想要達成表達目的,有哪些內容是聽眾必須知道的,哪些是可以省略或是刪除的。只留下符合該張投影片目的的資訊即可。

如下圖:

二、版面規劃:呈現重點邏輯

確認表達目的後,你要思考:想要達成表達目的,有哪些內容是聽眾必須知道的,哪些是可以省略或是刪除的。只留下符合該張投影片目的的資訊即可。

如下圖:

篩選資訊 示意圖 photo by fahaha 簡報視覺設計課

1. 篩選資訊,歸納重點

初步篩選資訊後,可能會留下三大重點、七個重點,甚至十個重點,所以這時要再進行歸納整理。

重點太多對於聽眾來說,等於沒有重點,聽眾只要記不住、大腦負擔過重,就會想要放棄理解。

所以要從重點之間的「共同特徵」思考能不能合併,透過更簡單的「框架」,讓聽眾好記憶、吸收。

這裡有稍微提醒一下大家,如果你的重點太多,又很難分類,就有可能是你的目的不夠明確,需要回到前一步重新檢視一下喔。

2. 呈現重點彼此的邏輯關係

當重點找出來,也重新歸納整理後,接著就要去思考重點之間的邏輯關係。

常見的邏輯關係有兩種,一種是並列型,一種是順序型。

並列型就是每個重點之間是獨立的、互不影響的,比如常見的:XX 的三大重點、 before 和 after 的比較…等;順序型就是重點之間有順序先後的關係,比如:流程、因果…等。

有時候一張投影片中會同時存在這兩種邏輯關係。比如:每兩大原因導致某個結論。這時,兩大原因屬於並列型,而這兩大原因與結論之間就屬於順序型關聯。

同時存在並列型與順序型的邏輯關係 示意圖 photo by fahaha 簡報視覺設計課

製作簡報時一定要想清楚重點之間的邏輯關係,並用箭頭、線條指引觀眾,才能大幅降低聽眾閱讀理解的負擔,達成簡報設計的「讓人秒懂」目的。

這個步驟和釐清目的一樣,是最需要思考,也稍微複雜的步驟,大家在要好好練習看看喔!


三、呈現對比:大小顏色對比

前兩個步驟,我們已經釐清目的、找出重點,並且根據重點彼此間的邏輯關係進行版面的規劃。最後一步,我們就要透過大小、顏色,來凸顯重點。

1. 大小對比

大小對比其實很直觀好懂,就是重要的內容放大,不重要的內容縮小。

以文字來說,標題最重要所以最大,關鍵字第二大,內文第三,補充說明最小。

另外,有一個小小的經驗提醒,就是標題盡量要比關鍵字大1.5倍以上,才能呈現讓人有感的區別。

比如:關鍵字的字級是32,標題就至少要48。

不僅僅是文字如此,圖片、圖表也是如此。重要的圖片、圖表就讓它佔據較大的投影片空間,讓聽眾能夠一眼就看清楚。

2. 顏色對比

講完大小,來談談顏色。

顏色是簡報設計非常重要的一環,好的顏色使用可以讓簡報變得更專業,壞的顏色搭配會毀了投影片。

使用顏色凸顯重點可以往兩個方向思考,一個是強化、一個是弱化。

強化資訊就是將重要的資訊改成鮮豔的顏色、加背景色、畫螢光筆、加外框顏色、加陰影…等;弱化資訊則是將不重要的資訊顏色變淡、改成灰階、模糊…等。

哪個比較好呢?我會建議大家用弱化的思維來設計投影片。

不要隨便使用顏色,只在真正重要的地方使用彩色,其他就使用黑、灰、白等無彩色進行搭配。

這樣會讓你的簡報變得有質感、專業。更重要的,是關鍵的資訊才能真正被凸顯出來。

顏色的使用 示意圖 photo by fahaha 簡報視覺設計課


總結

這篇文章我們談了簡報設計的三步驟流程,分別是:

① 拆解內容:釐清表達目的
② 版面規劃:呈現重點邏輯
③ 呈現對比:大小顏色對比

我認為,前面兩個步驟才是做好投影片的真正關鍵。只要想的夠清楚,最後的設計手段只是錦上添花。

這篇教學中,沒有想教你如何設計出酷炫華麗的投影片,只是想教你如何做出資訊清楚、讓人好懂的投影片。

而這件事,對於你來說,或許更重要。

我們要知道:簡報設計的潮流會變,不變的是,我們都需要有效的溝通。

最後,我們來看一下這篇文章的案例修改過程。


本文作者:FAHAHA|翁順法

本文出自:【簡報設計專欄:如何設計簡報?三步驟讓你精準表達、有效溝通】

責任編輯:BFA 簡報 編輯部

問題解決了再談專業|用故事包裝專業細節

問題解決了再談專業|用故事包裝專業細節

和許多技術導向的產業一樣,如果沒有親臨現場,單靠簡報呈現艱深的專業技術是很困難的,但換個角度想,就是因為有專門的技術,所以能有效解決消費者的問題,在產業中脫穎而出,而數十載的執業經驗,想必累積許多經典的案例,而這就是很好用的簡報素材。 

簡報前要做的事(一):溝通需求

簡報前要做的事(一):溝通需求

頭腦一片空白,不知如何下手,像是寫份艱深的論文或曠世鉅作,想破頭卻連一個標點符號都擠不出來,而不過是要寫份簡報而已!其實,如果在開始做簡報前先完成五件事,就能避免或上述的狀況發生,在說明這五件事之前,先跟大家分享一個觀念: 

簡報是一種溝通訊息的方法,並不等於溝通的訊息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