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報前要做的事(一):溝通需求

大家應該都經歷過這樣的狀況:


接到通知要做一份簡報,於是你整理了一下桌面,沖了一杯咖啡,播放工作專用的音樂清單,坐下來將椅子調到最適合的高度,打開簡報軟體,將頁面調整到適當的尺寸,準備大顯身手,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頭腦一片空白,不知如何下手,像是寫份艱深的論文或曠世鉅作,想破頭卻連一個標點符號都擠不出來,而不過是要寫份簡報而已!其實,如果在開始做簡報前先完成五件事,就能避免或上述的狀況發生,在說明這五件事之前,先跟大家分享一個觀念: 

簡報是一種溝通訊息的方法,並不等於溝通的訊息本身



溝通訊息的方法有簡報、影片、劇本、電話、廣告、信件、電影、公關活動、研討會......任何你想得到的形式,而訊息的內容是透過嚴謹的企劃過程後,精煉出來的結論或方案,簡報則是為為這內容服務,依據對象場合來調整,輔助溝通的工具之一。 

也就是說,在尚未搞清楚要說什麼和怎麼說之前就直接製作簡報,腦袋空空也只是剛好而已XD,為了避免這種窘境,我習慣在簡報前先做四件事,幫助自己釐清並安排想要向對方溝通的內容,這四件事依序是: 

溝通需求、分析資料 、建立邏輯、擬定架構


其中「溝通需求」是我認為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跟大家聊聊我的經驗:

溝通需求-釐清對方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凡事必有因,我們通常不會閒來無事就做個簡報,以圓桌為例,我們經常要對客戶提案說明影片的創意、概念、腳本與製作等細節,最重要的是要說服對方掏錢埋單,所以在製作提案簡報前,我多會希望能先和客戶坐下來抬槓一下,聽對方想要什麼,並藉由互相討論來釐清對方「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需求釐清後,才好進行下一步的規劃,一般來說,我會從背景、動機、目的、條件、建議這幾個面向和對方討論。 
 

背景

這一點在 六個步驟製作有效簡報 一文中分享過,背景就是對方來找你之前發生了什麼?是有新品上市?是有公關危機?或是有促銷活動?越能瞭解簡報的背景,就越有機會滿足對方的需求,進而影響對方的行為。
 

動機

動機是在了解背景的前提下,進一步溝通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比方說:一個經營O2O相關平台的客戶找圓桌拍片,背景是 「O2O是近年最夯商機」,他的動機可能是「想吸引VC投資所以要拍宣傳影片」,又或者台灣婚禮聯盟找圓桌設計簡報,背景是「大陸是婚禮產業的下一個戰場」,動機可能是「向大陸旅客介紹台灣婚禮產業的優勢」。 
 

目的

在動機明確之後,下一步就是確認目的,想藉由做這件事達到什麼效果?接續婚禮聯盟的例子,這場簡報的目的可能是「吸引大陸自由行旅客來台旅行兼拍攝婚紗」。
 

條件

有多少資源?預算?期程?產品力?發揮空間等等其他相關事項,這一點我都盡量在專案開始前就弄清楚,以免客戶想要的內容與其能給的條件落差太大,雙方達不成共識,做後演變成彼此懷抱錯誤的期待,下場就是87分不能再高,死路一條...... 
 

建議

在溝通並瞭解上述四點後,我們依據自己的專業判斷,來建議對方最適合採取的動作,通常來找我的客戶,開頭第一句話就是「我想要拍一支微電影」(微電影這三個字可以代換成廣告、簡介片、形象影片等各種名詞),然後就沒有其他想法(或是有一千兩百萬種想法),講白了就是大多數的客戶並不清楚自己需要什麼,畢竟像拍片或其他各種專業的需求並不是經常發生,不熟悉是很平常的,這時候就可根據溝通過程中蒐集到的資訊,加入自己的專業建議,提出一個在當下雙方都能接受的最適方案。 

舉O2O平台廠商為例,一開始對方希望拍支「微電影」來介紹平台的功能與商機,在展覽上播放,以吸引VC來投資,這一段話乍看之下很正常,但內行人就會覺得哪裡怪怪的: 

第一,在我們這一行來說,微電影是在一般的短劇中適當置入企業精神或產品,是有完整的角色、故事和一定程度的篇幅(哪怕是3分鐘),要經營好的話在預算和製作時間上都要有一定程度的投入。 

第二,展覽的場合人潮喧嘩,來來去去,基本上不會有機會讓觀眾認真看完一支影片,更何況是需要鋪陳的微電影?因此在這個場合,對方需要的是能快速抓住目光,吸引人駐足片刻以讓展場人員趁虛而入介紹產品的影片。 

因此在溝通過後,我們建議對方不要拍微電影,而改拍能快速吸睛,展覽結束後依然可使用的簡報影片,會更符合需求。 

其實術業有專攻,隔行如隔山,像我是寫企劃和腳本的人,不代表我就會瞭解導演和表演,這也是為何尊重專業這麼重要,但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以上是我在溝通階段時常用的步驟,和各位分享,下一篇文章會和大家聊聊我蒐集資料的方法,歡迎大家一同討論!

 

 

本文作者:鋼鐵簡報 Mike

本文出自:簡報前要做的事(一):溝通需求

責任編輯:BFA 簡報小聚 編輯部

 

簡報塾 #5|蘇國垚_發揮渾身解數的卓越工作者

12 月 28 日|簡報小聚人氣講者

蘇國垚,台灣服務界的款待大師

「打動人心的服務卻不是商品製造,而是一項藝術,服務人員需要練就十八般武藝,要懂得人情世故,並且在經驗傳承上不斷創新,這些都不是熟悉操作標準作業流程(SOP)就可以輕鬆過關,好服務遠遠凌駕 SOP 之上。」節錄自《好服務,壞服務》,蘇國垚著

在高度競爭的服務業中,同業學習是模仿、異業學習是創新。蘇老師擅長帶領團隊以創意突破困境,要求團隊以其他行業為借鑑,舉一反三並建立建立彼此連結。

蘇老師致力影響服務業的圈子,打造有靈魂的服務,提升溫度感的服務質能。

12/28,蘇老師談服務在職場中的真實案例與解決之道,簡報塾 2 小時精彩內容不間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