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著把全部內容說完,不如好好把重點說進人心

講究細節卻因小失大,讓人無言,商業簡報關乎大事,不必太拘小節,先講結論、再談細節,是最中肯的建議。

 

某次我去參加一場研討會,臺上坐了正在經營中、南美洲市場的廠商,和臺下數十家與會廠商一起討論可能的合作機會。

臺下某一家廠商舉手詢問:「現在進口A產品到中、南美洲,是不是一個好機會?」這個問題一丟出來,很多廠商看起來都很感興趣,紛紛交頭接耳,並引頸期待臺上的回答。

在座都不是小職員,講太細令人煩臺上的廠商回答: 「我的公司目前進口數十種產品到中、南美洲,所以在海關程序上經驗豐富。A產品主要會面臨幾個報關的問題⋯⋯」接著,他把報關可能成拖延的因素、隱藏成本等拿出來說明,還舉了貨物稅則的實際案例。

由於他的說明實在太「細」了,還跟提問者一來一回,討論非常瑣碎的執行細節,整整十分鐘的時間過去,但是他還是沒有給這個問題一個明確的答案。臺下原本興致高昂的其他廠商,開始有人翻閱手上資料,或者各自交談起來。

眼看場面有些凌亂,臺上主持人忍不住拿起麥克風問:「所以您的意思是,不建議把A產品引進中南美洲嗎?」

這位廠商回答:「也不能這麼說,雖然報關程序複雜,但是A產品的市場需求很大。事實上,我們公司正想要找合作夥伴。」聽到這裡,我差點從椅子上跌下來。他花了十分鐘的時間講「細節」,更糟糕的是,這些細節誤導了聽眾,把大家帶到相反的結論去。

主持人聽到他的回答,急忙要把失去耐心的聽眾拉回來,可是已經來不及了。有些人早已開始做自己的事,某些人甚至已離席。而這些人在十分鐘之前,其實對A產品充滿興趣。

 

先扼要的講結論,才是含金量最高的

有了這次經驗,我深刻體認到「先講結論、再談細節」的重要。特別是在簡報、演講的公眾場合,面對的是一群人和他們寶貴的時間,和一對一的私下聊天不同。講者必須先將簡化過的結論說在前頭,後續才和聽眾互動,決定哪些細節該說、哪些細節可以跳過,也就是「由簡入繁」的概念。

看到這裡,或許有些人還是覺得似懂非懂,以下我透過三個具體的例子,示範如何「先講結論,再談細節」。

 

●案例一:

 「A產品在中、南美洲市場的確大有可為,未來三年是非常好的投資時機!」─結論。

 「但是,為什麼一般人沒有注意到這麼好的機會?那是因為不熟悉進出口流程,所產生的疑慮甚至誤解。其實只要知道風險是什麼,就可以有效因應。現在讓我為各位介紹,幾個常見的案例和解決方案。」─細節。

 

●案例二:

 「經過多方綜合評估,我們建議採取A方案。」─結論。

 「我知道很多人認為A方案的成本偏高,但是它帶來的三大效益,明顯超過成本。以下讓我從硬體、軟體、品牌這三個面向來向各位說明。」─細節。

 

●案例三:

 「今天簡報的主要目的,是讓各位了解目前製程的關鍵瓶頸是什麼,期待我們共同努力突破。」─結論。

 「這場簡報共分為四個單元,分別是基礎技術概念、產品推廣策略與第一季的目標,最後就是簡報的重頭戲『關鍵瓶頸的說明與討論』。」─細節。

 

對演講技巧的最佳考驗,我認為不是在熱烈的開場,也不是在漂亮的結尾,而是回答問題。從講者應對問題的方式,更可以驗證他邏輯思考、歸納簡化的能力。因為瑣碎的細節大家都會說,但是扼要的結論,可不是人人都能提得出來。

 

 

本文作者:吳育宏

原文出自:《讓90%大客戶都點頭的B2B簡報聖經》

責任編輯:BFA 簡報小聚 編輯部

 

簡報小聚 #34 2018 年 5 月聚會

5 月 17 日|貼心,來自化繁為簡

BFA 簡報小聚是一個以簡報溝通為主題的交流聚會,每次聚會由「主題分享」與「自由交流」兩個環節組成。「主題分享」將由三位講者 (Before, After, Pro Speaker) 依次帶來 20 分鐘的簡報溝通故事、經驗或技巧分享。

而在下個月的聚會,Before Speaker 將在與三位駐場簡報人一對一交流 #邏輯結構 #視覺設計 #訊息溝通 後再次登台,成為 After Speaker。我們希望通過定期的聚會讓每一位參與的夥伴們都能看到簡報溝通力提升後,帶來的改變力量。

歡迎各領域朋友一起來聽三位講者分享簡報溝通經驗及技巧,並與現場的職場人士交流,渡過不同體驗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