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每當我們要分享該領域上的專業知識,常常會陷入「太專業的囧境」,求好心切地分享各種專業的知識,卻忽略聽眾的知識認知,導致講者台上說得很開心,台下聽眾一臉茫然。接下來將告訴你如何做好一場演講的事前準備,以及準備一場演講又有哪些步驟。本文獲得科學X博士授權轉載。
單就「分享」這件事對我來講,本來就是一件我很喜歡做的事。我喜歡談科學、我喜歡談教學、我喜歡談社會觀等等…我是個貪心的人,我不知道如何割捨掉哪一個我喜歡分享的話題
OPEN MIC 初選:我要講「太空的什麼?」
今(2016)年六月,TEDxTaipei 公告了今年的 OPEN MIC,也就素人講者的甄選活動,任何人都可以送書面文件參加初審,包含六張投影片、500 字介紹,還可以錄一段兩分鐘的影片提供評審參考。入選之後才可以參加決選,也就是上台分享。「我要用什麼題材參加初審?」當然太空是我最拿手、也最具有熱情的主題,我要講的,絕對與太空脫不了關係。但是太空只是兩個字,那我要分享「太空的什麼?」
要分享「太空的什麼?」就是一個很難的問題。我只知道我不可以講我們的太空技術有多厲害、也不可以講這些技術對科學具有多少重要性,這些連我的好朋友們都不會想聽了,更不用說不認識我的人。從我以往在台上跟大家分享的經驗來看,「太空中心的貢獻有哪些?」應該是個重點。
準備的期間,我剛完成了大愛電視台在西門町紅樓戲院的人文講堂,我講了「小島國家,更要立足太空」這個題目,而當天的感覺也還可以,我就把那天的準備做濃縮來做準備。因為是書面文件審查,也就是只要吸引了評審的注意後,就有機會讓評審可以慢慢看。
我準備講這 4 點:
1. 進入太空科學領域的方式很多,臺灣為什麼選擇用人造衛星來切入?
2. 臺灣的太空計畫有哪些貢獻?
3. 臺灣是小島國家,這些太空計畫如何代表臺灣精神,關懷世界?
4. 我國第一枚自主人造衛星即將發射,臺灣從太空邁向新里程碑
第 1 點算是引言,第 4 點是展望,2、3 點才是有料的內容。自己看看覺得好像很完整。如果是要寫一篇作文,讓老師打分數的話,或許這樣的編排是 OK,但這是書面審查,評審未必會像改作文一樣一字一句、慢慢回味。如果評審不能一眼看出你到底要講什麼的話,那很可能馬上就被跳過了。也就是說,書面審查應該「要深、不要廣」,也就是要很「聚焦」。所以再回到上面 4 點來看,第 1 點是引言,不是核心;第 3 點是申論題,在有限的篇幅很難交代清楚;第 4 點是未來展望,如果沒聽 1、2、3 點的人會看不懂第 4 點,所以我決定,我要用「台灣太空計畫的貢獻」當做書面審查準備的核心。
決定了主軸,接下來就鋪陳,台灣太空計畫的貢獻是真的很偉大(至少我是這麼認為)。但要怎樣把它介紹給大家,大家才會容易接受?大部份的人是連國家太空中心這個單位的存在都不知道,第一步一定是介紹這個單位,但太空中心不是重點,太空中心的工作才是大家關心的,所以我準備花一頁 PPT 來介紹太空中心的工作,也就是人造衛星。剩下的篇幅用來介紹人造衛星的貢獻。其實這樣應該差不多了,但我非常非常想把我最喜歡的「太空科學教育」放進去,沒放這個覺得對不起我自己,我雖然參與了太空計畫,但太空科學教育是我個人投入最多的工作,甚至於我可以說,如果我真的進了 TEDxTaipei,我對大家的分享,也是太空科學教育的一種表現,所以這個不能拿掉。拿掉這個,我就不想講了。
所以我決定這樣編排
1. 封面(1頁,不過我不知道要不要做封面)
2. 太空中心的工作(1頁)
3. 人造衛星對人類的貢獻(3頁)
4. 為了讓大家了解這些貢獻,我做了什麼?(1頁)
就這樣,我完成了書面審查 PPT 的準備工作。有了 PPT,接著只要想像我用這 6 頁 PPT 在台上做演講,把想要講的話打成文字,500 字介紹就寫完了。而相信我,500 字絕對不夠表達你想要講的,剩下的,我就把它在 2 分鐘影片中交代。
我的架構是:
用投影片說明我的大綱
用文字描述我的主要論點
用影片做最後補充
這三份備審資料,內容沒有太多的重覆,如果評審認真看了,相信評審就可以充份了解我想傳達的。
這邊要感謝大人學 Bryan 姚詩豪與 Joe 張國洋兩位老師,還有 2015 年 TEDxTaipei 講者,打火英雄蔡宗翰給我的指導,讓我完成了書面審查準備。
延伸閱讀
OPEN MIC複選:我告訴阿歆,我要參加「演講比賽」[TEDXTAIPEI心得文2/4]
本文出自:http://doctorx9000.com/3874/
作者:科學X博士
責任編輯:BFA 編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