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的契機源自於多米能 與 禪風投影片在 10分鐘學簡報交流社團的表格改造分享,只要透過 7 個簡單的步驟,就可以將表格從原本的醜表格,變成是禪風的新表格,如下圖所示:
對於繁忙的一般工作者來說,這樣子簡單的設計步驟非常有幫助,因為可以避免反覆找素材的時間。然而很有趣的是,在該篇分享貼文的後續討論中,漸漸延伸出了新的議題:「對於不具備醫療專業知識的一般大眾來說,對照『年齡』與『表格內容』反而變得困難了,該怎麼解決呢?」
這個議題引起了我的興趣。畢竟現在簡報設計漸漸蔚為顯學,減少雜訊、不要有過多的裝飾的概念漸漸深植人心。但話說回來,對於一個設計,我們該麽樣判斷針對不同的受眾與目的,如何判斷什麼樣才是必要的設計?如果說原始分享的步驟走的是禪風美學的設計,以減少雜訊為主,那麼我們又如何以此為基礎增加真正有用的設計呢?
其實萬變不離其宗,長期 Follow 我們的讀者應該已經猜到了,這裡的關鍵就在於「目的」。在進行任何動作前,釐清目的絕對是必要中的必要。那麼這張表格有什麼樣的目的呢?
最淺層的目的就是「清楚呈現不同年齡層 CPR 急救的各項不同」。但是我們仔細想想之後會發現,其實背後更深一層的目的應該是「當一般大眾遇到 CPR 時,人們可以依據表格(或是根據對表格的記憶)做出正確的急救方式」這兩個目的看似相近,但其實還是有很大不同的。舉例來說,這讓欄的項目遠比列還要重要(亦即,大家不一定要清楚知道同一列項目不同年齡的版本,但一定要知道面對單一傷者年齡對應的處理方式)。在簡報設計之前,了解這層問題背後的問題、目的背後的目的,有助於我們掌握特別關鍵的設計細節。以下是我們再次修改之後的設計版本:
大多數人看到這個範例,感覺最明顯的變化應該是「配色」變成有點馬卡龍的色系。這或許是最顯著的變化,但並不是最重要的變化。事實上,以「當一般大眾遇到CPR時,人們可以依據表格(或是根據對表格的記憶)做出正確的急救方式」為目的進行的設計中,下面要講的三個細節才是真正的關鍵所在:
【細節1:為什麼使用4種不同的彩色?】
首先,是除掉標題欄之外,我們使用了 4 種不同的彩色配色。這裡重要的並非我們選了「這 4 種」顏色,而是我們選擇了「不同的」彩色。為什麼不直接用灰階配色呢?因為不同年齡的「區別」是重點,所以彩色用在代表年齡的欄上作為區別。那為什麼不用 1 種彩色的 4 種不同彩度呢?原因在於如果是彩度的變化,容易讓人覺得這 4 個項目是有逐步的漸變,比方說「CPR 隨著年齡增加越按越多(或少)下」之類的。但實際上表中資料的性質有些雖然有漸變,但是也有些資料彼此互為完全不同的項目、無所謂漸變,比方說頸動脈、臂動脈、股動脈之間的選擇。因此我們捨棄不同彩度的想法,而是用4種完全不同的彩色。
【細節2:為什麼使用跨欄白底、為什麼這裡(B)白底不靠邊?】
在這裡我們使用跨欄白底來解決對照年齡與表格內容變不清楚的問題。但是關鍵在於其中白底在邊界處是保有一定的空隙而不靠邊的 (如下圖B)。為什麼這個看似很小的細節是重要關鍵呢?原因在於若靠邊,則會與下圖 A 的情況搞混,以為該項目會再延伸到下一欄去。這樣會讓大家在盯著單一年齡的 CPR 方法進行對照時,有看錯的疑慮。所以用這樣的一個小小的空隙,我們可以清楚的交代單一個跨欄白底遮罩到底跨了多大、哪些欄是屬於這個內容,以達到「人們可以依據表格(或是根據對表格的記憶)做出正確的急救方式」的目的。
【細節3:為什麼特別增加資料的分群?】
最後,為什麼我們還特別替資料分群呢?如果目的只是「清楚呈現不同年齡層 CPR 急救的各項不同」的話,那麼增加這個其實沒啥必要。但是如果我們考量「當一般大眾遇到 CPR 時,人們可以依據表格(或是根據對表格的記憶)做出正確的急救方式」的目的的話,那我們便可以想到,萬一大家在情急之下漏看或看錯裡面的項目的話,那麼就代誌大條了。所以在這裡特別增加資料的分群的標題,讓看的人可以從更大的分類逐步的核對或理解,這樣就可以減少相關錯誤的風險。
看到這邊你是不是覺得「哇~這要注意的眉角也太多了一點!?」其實不是每一個表格都是要注意這些的。這些項目之所以關鍵是因為表格的目的,在其他的表格設計中,這些項目很可能只是錦上添花的加分但不是必須的,反過來要達到這些目的用一些比較陽春的方法其實也行得通。
所以在此回答副標的問題:「為什麼有些設計細節特別關鍵?」,原因是當這些細節直接與目的有所關聯時,便會是特別關鍵的細節。因此在進行表格設計時真正要掌握的不完全是技巧本身,而是先掌握整份表格的目的,尤其是較核心、深層的「目的背後的目的」。這樣子在進行設計時,才可以針對不同受眾與目的,作出相對應的優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