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的人,你知道怎麼跟台下互動嗎? 講者聽眾互動必殺4招
很少人會喜歡沉悶的演講。聽眾對講者的要求越來越高,除了對講者本身專業的基本要求外,演講過程要互動性高、要生動活潑,都是台下的聽眾所期待的。「問大家問題、跟台下多互動」是大多數講者都知道要做的事,但台灣人具有溫良恭檢讓的毛病美德,台上的問題就算自己知道答案,也要謙虛不可以愛現,不可以亂亂舉手回答。而且答對了也不光榮,答錯了還更丟臉。「不到最後關頭,絕不輕言舉手」是很多聽眾聽演講的原則。台上的講者要問什麼問題才適當?問哪些問題才不會沒人理你自討沒趣?我用我的經驗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用太空計畫演講當做例子,把提問方式分成四招。講者依照聽眾愛不愛理你再一招一招使出來。
第一招: <是非題>你不回答、也是回答
既然讓聽眾舉手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那就讓不想舉手的人也可以參與。比方說我問大家「聽過台灣有國家太空中心的請舉手?」舉手的人回答我了,但不想舉手、懶得舉手的人其實也回答我了。就算全場都沒舉手,我也可以用「原來太空中心的廣告還要再加強」來接下去。這種問題要非常簡單,大家回答的是自己的心理狀況,是一個不需要思考的答案,台上的人才能立刻得到回應。
注意:再簡單的題目都要對演講有意義,有些答案太淺反而有點爛,像是「喜歡被老闆罵的請舉手?」、「不愛錢的請舉手?」沒舉手的人不是不愛錢,而是懶得理你。除非後面講者安排了特別的橋段,不然問這種題目只會讓現場更冷。
第二招: <選擇題>你敢亂答、就有機會
這種題目適合搭配具體的答案,同樣是不可以太難,就算亂答也可以的題目。而且既然要做到讓大家「搶答」,答對之後的小禮物是必要的。而且很重要的是,這一開始就要讓大家知道有禮物。我常常問的是「請問國家太空中心在哪一個縣市?」、「哪一所大學裡面有衛星接收天線?」這問題本來就有一點點知識性,而且台灣有哪些縣市和有哪些大學應該大家都可以講出一些,就算亂亂講也都可以講出一些爛答案,而且有時候答案太白爛反而會讓場面更熱絡。而如果你嫌這樣難度不夠的話,你還可以在問題後面加上一個「為什麼」,比方講可以問「你最喜歡哪一部太空相關電影,為什麼?」、「NASA展你最喜歡哪一位解說員,為什麼?」這個為什麼的答案最好是聽眾主觀的,聽眾才能夠輕鬆回答,才會有人理講者。
第三招: <問答題>非要動腦、才有答案
這個互動很適合來測試講者講了半天到底聽眾懂不懂,講者要設計一個題目,這個題目是可以讓聽眾以演講中獲得的資訊為基礎,再經過自己思考後回答出答案。這些答案需要是讓聽眾「現場可以想出來」的,而不是「沒聽過就不會的」。比方講,我在介紹火箭的時候,會問大家「火箭為什麼要分成一節一節的?」、「為什麼台灣的火箭發射場要設在屏東的東岸?」這些只要用我講的內容,再經過聽眾自己的思考就會有答案。如果能讓聽眾們產生真正的腦力激盪,那現場的熱度絕對是比亂亂搶答更有深度的,而這些問題不止可以用來確定我剛剛講的大家到底有沒有聽懂,如果讓聽眾在參與過程中真的有屬於自己的收獲,那這個演講就可以算成功了。
有了前三招,大概可以在江湖上行走,平安地讓聽眾醒著聽完你的演講。第四招是必殺絕招,沒有十足信心就出招,可能會自食惡果自討苦吃。
第四招: <申論題>你心深處、與我分享
叫大家舉手已經不容易了,要叫聽眾站起來分享或是上台更是難上加難。如果講者沒有對聽眾很有信心,那這一招千萬不要用出來。這一招大概就是要大家自由分享,說說自己的想法之類的。比方講「你覺得太空計畫對台灣有哪些貢獻?」、「如果你要做科展,你要做什麼題目?」。這樣的題目可以說是「題目簡單、答案很難」,很多講者急著要與聽眾拉近關係,在還沒有仔細設計題目前會問出這樣的問題,結果聽眾一陣冷漠也是可以想見。前面三招的答案通常是固定的,但這種的答案是開放的,講者心中會有一個答案,但答案不會是唯一的。這也可以是講者對自己的挑戰,它可以用來確認聽眾是否對演講內容有深度的吸收,而聽眾的回響也會是講者最大的收獲。
注意: 除非真的很有信心,千萬不要在講座的最後「留一段時間」給大家上台分享。如果真的留時間給大家上台分享,一定要有冷場備案,沒半個人上台時才能撐下去。而且萬一大家是為了搶禮物而上台,但是大家講的內容都是不三不四的,反而讓講者更丟臉。我有一次用這一招是在2016年6月14日,泛科學舉辦的全國科展講座「太空中的科展題目」,台下國小同學可能是被逼來聽的,現場還有攝影機在拍,影片還會放上YouTube,結尾不好就毀了。演講2小時,我冒險留了30分鐘要同學上台回答「如果你要拿福爾摩沙衛星三號全球溫度資料來做科展,你要做什麼題目?」,還好大家很給面子,讓我平平安安的下莊了。
原文作者:科學X博士 蕭俊傑
本文出自:台上的人,你知道怎麼跟台下互動嗎? 講者聽眾互動必殺4招
責任編輯:BFA 簡報小聚 編輯部
簡報小聚 #28 2017 年 11 月聚會
11 月 16 日 |溝通傳遞舞台魅力
BFA 簡報小聚是一個以簡報溝通為主題的交流聚會,每次聚會由「主題分享」與「自由交流」兩個環節組成。「主題分享」將由三位講者 (Before, After, Pro Speaker) 依次帶來 20 分鐘的簡報溝通故事、經驗或技巧分享。
而在下個月的聚會,Before Speaker 將在與三位駐場簡報人一對一交流 #邏輯結構 #視覺設計 #訊息溝通 後再次登台,成為 After Speaker。我們希望通過定期的聚會讓每一位參與的夥伴們都能看到簡報溝通力提升後,帶來的改變力量。
歡迎各領域朋友一起來聽三位講者分享簡報溝通經驗及技巧,並與現場的職場人士交流,渡過不同體驗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