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A 簡報

View Original

我們都有病 共同創辦人 Ani:真實,永遠和心中的認知有落差

1 月 21 日,簡報小聚「跨界溝通的藝術」,「我們都有病 共同創辦人 Ani」受邀擔任 After Speaker。Ani 以簡報小聚聖誕特別場的內容做延伸,敘述更多一般大眾的情境,將重大疾病這個較遠的議題讓聽眾更有畫面。同時 Ani 也將簡報結構重新架構,引導聽眾漸進式地進入情境中。

「大家理想中的工作是什麼模樣?」Ani 一開始便透過提問與觀眾互動,邀請大家於腦中構想畫面。理想的工作情境可能是朝著夢想前進、與志同道合的夥伴共識,或是想於職場中改變什麼。如同大家參與簡報小聚,因為想增近簡報技巧,有更好的溝通能力說服客戶及老闆,或是改善一些工作中僵滯的局面。而 Ani 同樣也是位透過溝通來改變事情的人,Ani 是位設計師。從暸解客戶背景、需求到使用痛點,設計出符合需求的產品和服務,正是設計師藉由一連串與客戶溝通後的產物。

而在確診罹癌後,Ani 發現「真實,永遠和心中的認知有落差」。曾經 Ani 認為只要透過訪談分析,就可以瞭解使用者的需求,但其實不然。Ani 以三個面向說明,從癌友角度出發,在設計思維上的轉變以及最終決策方式的不同。

食:

因為病患免疫力低落的緣故,罹癌期間 Ani 常食不下嚥,唯有香氣足夠的食物才能引起食慾,因此常於養病期間吃大家「覺得」病患不應該吃的麥當勞。Ani  分享,罹癌前她會以設計師的角度出發,選擇「對病患好的」,但若從癌友角度出發,她會選擇「病患本身所需要的」。

醫:

當得知胸腔有腫瘤需要做超音波穿刺的醫療檢查時,對於癌症病患已是個恐懼不安以及孤獨感加劇的開始,而此時同樣等待做檢查的候診民眾卻可能是位等待迎接新生命的孕婦。對設計師而言,這樣的動線安排或許合理,但對於病患而言,這樣的喜憂交雜無疑造成更大的心理傷害。

行為:

Ani 記錄了從確診罹癌至痊癒過程中的生、心理狀態變化。心理狀態會隨著用藥而有週期性的副作用;心理狀態則大多隨著心理而改變,但到了接近痊癒的階段心理狀態卻會開始動盪不安,其原因在於「不確定性」。不確定是病情是否能痊癒、不確定是否會復發、不確定若復發是否要一輩子用藥或著是否能再回歸職場?太多的不確定性讓憂鬱的因子在這個階段逐漸地壯大。


可是,相對於癌症,憂鬱症的患者時常不被諒解,總有許多不友善的情況出現。Ani 曾在通勤的捷運上、工作的咖啡廳和公司的茶水間中三番兩次聽到類似對話:「那些說有憂鬱症的人不都是抗壓性差、能力不足才把憂鬱症掛在嘴邊」。患有憂鬱症的人會被譴責,說要放得開、不要想太多,而罹患癌症的病友相對能獲得關注,Ani 說道:「這年頭得憂鬱症似乎比患有癌症更難做人」。

從罹癌至痊癒,走過一遭的 Ani 發現誤解的產生是因為雙方的不了解,因為對方未曾患有重大疾病而難以理解病患的狀態及需求。其中溝通的概念與簡報的核心價值相同,透過雙向溝通,互相理解方能達成共識。因此 Ani 成立社群「我們都有病」,舉辦論壇邀請各領域不同角色的講者分享,透過這樣的管道讓更多大眾瞭解病友的所思所想、因為理解而少了那些茶餘飯後討論的誤解。

Ani 於此次分享以三個層次加深聽眾的認同,到最後的行動。首先帶出人們都認同的事件,再來帶出癌友與大眾雙方的經歷,最後為觀眾對講者的認同。Ani 所使用的簡報溝通技巧為拉近聽眾距離、達成共識;而回到職場,溝通不僅可以說服客戶、老闆,更能提升工作品質。

本文作者:BFA 簡報 編輯部

(BFA 簡報是台灣首個簡報溝通主題社群。我們為職場人士提供簡報溝通相關的資訊與專欄文章,從線上到線下持續提升您的職場影響力!)

See this content in the original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