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A 簡報

View Original

五個設計大師 不說的法則(上)

五個設計大師不說的法則

掌握記憶點、 資訊層次、視覺動線、顏色運用與互動性

 

大家常常問我們:

「什麼是好的資訊圖表設計?」

除了好的資訊整理之外,

在設計上滿足這五個法則是我們對自己作品的標準,

若你看過許多好的資訊圖表,

你會發現,

它們大部分都滿足這些法則。


1.難忘的記憶點

你希望讀者看完以後帶走什麼資訊內容?

最怕讀者看完資訊圖表以後什麼也沒留下

記得將設計重點放在你想傳達的資訊重點,是澄清事實、提出問題、統整比較,還是鼓勵採取行動?一味地將所有資訊圖像化只會失去焦點。

 

超過三個重點就等於沒有重點,參考下圖範例,如果想要強調台北市長的市「讚」率,可以將資料分成兩類:「台北市長的市讚率」和「其他五都市長的市讚率」來觀察百分比,如此一來就可以發現台北市長的數據比其他五都市長全部加起來還要多!同時因為圓餅圖中的組成類別減少為兩類,調整為甜甜圈圖(中空的圓餅圖)更能一目了然,還可以將想要強調的資訊圖像化置放於圖表中。


小提醒

不過建議還是要將完整的資料來源附上,讓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判斷和探索,也增加資訊圖表的可信度喔!

台北市長臉書市「讚」率圖,資料來源:QSearch(2015.01.01-03.31)

 

2.資訊的層次分明

不怕資訊多,只怕資訊沒層次

一秒鐘、一分鐘、十分鐘⋯⋯

你的設計能夠讓目光停留不同時間長度的人讀到不一樣的資訊深度嗎?

通常資訊看起來又臭又長是因為缺乏「層次」,要讓資訊呈現層次分明,首先要搞清楚這些資訊的「結構」和「重要次序」:

 

資訊的結構 一個適當的標題,再透過視覺化的方式呈現資訊結構,能讓人在第一眼抓到這些資訊之間的關係,接著看資訊內容時就比較不容易迷失在資訊裡。

資訊的重要次序 將你想要傳遞的訊息按照重要順序分層,再透過視覺呈現設計來突顯重點,例如字級使用大至小,使層次清楚呈現(最大為標題、最小至附註)、善用顏色區分重點(詳細說明請參考原則五:顏色運用有邏輯)、依照資訊的重要性安排其所佔的版面大小。

 

圖說 參考下圖範例,若只是將資訊分成不同區塊呈現,乍看之下只有幾個不知所云的標題關鍵字,但若像右側的示範,將事件發生的脈絡透過簡單的視覺化呈現,則在第一眼就能大致抓到三中全會到底發生了什麼需要關注的改變和順序。除了將資訊架構具體視覺化呈現之外,我們也將資訊分層,讓趕時間的人第一眼能夠透過資訊圖表中的次標題和圖像了解三中全會造成的影響,接著可以就自己有興趣的部分細看文字,清楚的架構讓讀者隨時挑自己想看的段落閱讀也不至於迷失在文字海裡。


小提醒

沒有資訊圖表製作經驗的人很喜歡「簡化」資訊,這樣一來儘管呈現資訊的難度降低不少、設計也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如果忽略資訊呈現的完整性,很容易造成讀者的偏見和誤判,所以在簡化資訊時要非常小心。好的資訊圖表設計不能一味簡化資訊,而應該盡力運用視覺化、善用資訊分層、結合故事或配合資訊本身的特性,讓原先不易吸引或被理解的條件轉換成其吸睛的特色,並降低溝通對象理解的門檻。更何況,很多時候,資訊的美正好在其複雜性或其他難以呈現的特性,不是嗎?

 

3.清楚的視覺動線

掌握注意力及眼球運動的軌跡

讓人無所適從的不是資訊內容本身,而是混亂的視覺動線設計。

只要觀眾在接受資訊時感到混亂、困惑,就會阻礙他們理解資訊,在這種情況下,你的資訊圖表在第一眼就很有可能被觀眾的大腦打槍。

 

影響視覺動線的重要因素:閱讀慣性

人們平常的閱讀習慣是最難改變的一件事情,其建立在閱讀行為的便利及效率之上。閱讀慣性雖然會因為文化而有所不同,但大致上遵循著從上而下、自左而右(文案採橫式書寫時)、自右而左(文案採直式書寫時)的方向。

如果想要打破一般的閱讀方向慣性,就要很清楚這樣做的動機,可能和傳遞的資訊本身內容有關,如樹的蒸散作用過程(從樹根在地底吸收水分一路往上到頂端的樹葉被蒸散出去)、也可能是為了透過打破規則創造更大的視覺張力。

 

想要打破規則的視覺動線需要更清楚的視覺動線引導與暗示,這時候就需要知道一些「眼睛的語言」。

除了常見的視覺引導符號(如箭頭、輔助線)和前面提到的資訊層次規劃(圖像和字體大小層級的安排),善用下頁四種「眼睛的語言」,你也可以做出視覺動線清楚的資訊圖表!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認知心理學的領域中找到更多跟眼睛溝通的「潛規則」喔!

 

本文作者:Re-lab

原文出自:《人人都能上手的資訊圖表設計術》

責任編輯:BFA 簡報小聚 編輯部

 

簡報小聚 #33 2018 年 4 月聚會

4 月 12 日|職人簡報交流聚會

BFA 簡報小聚是一個以簡報溝通為主題的交流聚會,每次聚會由「主題分享」與「自由交流」兩個環節組成。「主題分享」將由三位講者 (Before, After, Pro Speaker) 依次帶來 20 分鐘的簡報溝通故事、經驗或技巧分享。

而在下個月的聚會,Before Speaker 將在與三位駐場簡報人一對一交流 #邏輯結構 #視覺設計 #訊息溝通 後再次登台,成為 After Speaker。我們希望通過定期的聚會讓每一位參與的夥伴們都能看到簡報溝通力提升後,帶來的改變力量。

歡迎各領域朋友一起來聽三位講者分享簡報溝通經驗及技巧,並與現場的職場人士交流,渡過不同體驗的夜晚。

 

 

See this gallery in the original post